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5年第3期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5年第3期

双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红广角》(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主要栏目有:缅怀英烈、广东党史知识系列介绍、党史工作、人物述林、专题史料、怀逝忆旧、史海钩沉、读史随笔等

目录

革命史论 |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民运动的兴起

【摘要】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中的农民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关联。共产国际在思想上推动了国共双方对农民的认识和重视,决定了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的逐渐开展;在实践上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进行,促成了北伐和农民运动的相...

革命史论 | 陕甘红军源起问题探究

【摘要】辛亥革命后的陕甘地区,军阀混战、赋税叠加、旱灾频现,导致农民自为暴动日渐勃兴,民团、土匪、秘密社会等地方军事化系统崛起。中共陕西省委甫一成立,便已关注到这些武装。“暴动”与“兵运”实践受挫后,经历“士绅政党化”的刘志丹利用地方士绅与...

革命史论 | 20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报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触及日本在华利益,引发日本军政界对中国革命态势的重新研判。在日本政府主导下,日本主流报刊依托“防苏反共”战略框架构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体系,在意识形态维度聚...

革命史论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创设货币交换所的探索与成效

【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停用法币后,因进口贸易的需要导致外汇(法币)的巨大缺额,由此产生的黑市交易严重影响金融秩序,阻碍进出口贸易。创建货币交换所是一种必然手段,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多次提议并积极推动。在延安试办并率先正式成立货币交换所后...

革命史论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太行区劳动互助的制度化建构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普遍开展劳动互助,太行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在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后农村劳动力、畜力、农具匮乏以及1944—1945年大生产运动高潮阶段“组织起来”存在偏差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太行区各级政府...

建设史论 |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救灾的实际运作

【摘要】生产救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灾区的中心工作。生产救灾的实际运作面临如下五种张力:政治合法性与治理能力的张力、国家意志的内在张力、国家意志与乡村社会的张力、干部群体的内在张力、常规运行机制与运动治理机制的制度张力。这五种张力在生产救灾实际...

建设史论 | 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双重话语叙事

【摘要】《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肩负着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的政治使命。抗美援朝时期,为提升国内民众的国家认同,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消解美国对中国的“他塑”负面形象,中共以《人民日报》为宣传阵地,以“和平”“民主”等政治话语为核心,...

建设史论 | 中国共产党培养理论教员的历史考察(1949—1956)

【摘要】理论教员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干部、引领群众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支合格、专业的理论教员队伍是提升全党理论水平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低下的现实凸显了加快建设理论教员队伍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方式,渐次培养理论教员。...

建设史论 | 1949一1961年新中国对天花流行的防治及成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天花的流行与肆虐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恢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天花疾疫,系统开展防治工作。各级卫生部门抓好宣传动员,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开展种痘运动,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实施卫生检疫,防止天花蔓...

粤港澳历史 |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渔民协会探析

【摘要】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海疆安全,广东沿海渔区工作成为华南新解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积极推动沿海渔区基层政权建设,渔民协会(以下简称“渔协”)作为具有广泛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组织应势而生。渔协主要在协助政府管理渔业渔民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