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年谱(1898—1949)》五则史事补证

作者: 潘若天

【摘 要】通过系统性梳理“英国外交部档案”、《字林西报》和其他民国报刊史料,发掘三份珍贵的周恩来佚文,就《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1925年周恩来在汕头的五则史事进行补正与考辨,补充现年谱中未载的三则史事:周恩来1925年11月5日在汕头总商会的谈话、1925年11月7日在东征军市民大会发表的演讲、1925年11月12日对汕头工联会代表发表演讲,逐一考证发生的具体时间、内容与意义。对现谱中两处错讹进行一一更正:周恩来并未在1925年11月7日召开的俄国十月革命八周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周恩来与南强学校等代表会谈时间是1925年11月23日。

【关键词】周恩来;《周恩来年谱》;汕头;“英国外交部档案”;考证

【中图分类号】A85;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3)04-0093-10

1925年11月,广州国民政府东征军二次克复潮汕,周恩来作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主持东江地方行政事务。关于周恩来在此时期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笔者在整理“英国外交部档案”、《字林西报》和民国报刊时,发现周恩来在这一时期的多份珍贵史料。其中诸多史料,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以下简称《周恩来年谱》)里或未记载,或与其记载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依托“英国外交部档案”、《字林西报》和民国报刊史料,就《周恩来年谱》的部分错讹和未载之若干重要史实进行考辨,以期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1925年11月5日周恩来在汕头总商会发表谈话

1925年11月15日,英国驻汕头领事歌尔克(Cecil Kirke)将四份文件秘密发给英国驻华公使麻克类(Ronald Macleay)。其函如下:

谨随函附上最近几期汕头本地报纸摘录的译文如下:

(一)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潮梅督办何应钦、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以及一名俄国军官,7日在汕头举行的欢迎东征军的群众大会上的演讲摘录。

(二)周恩来5日在汕头总商会发表谈话摘录。

(三)关于有强烈排外倾向的劳工领袖、现任汕头市市长陈箇民。

(四)工会官员从事罢工和抵制活动的摘录。

我不负责翻译,但我相信它们基本上是正确的。

接到此函后,驻华公使麻克类高度重视,随即于12月7日秘密进呈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Austen Chamberlain)。从歌尔克致麻克类的密函中可知,这四份文件皆摘自汕头本地的中文报纸,并被翻译为英文。译者虽非歌尔克本人,但歌尔克“相信它们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封密函的特点在于,函中所载的四份文件,有两份涉及周恩来。由此可见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当时的汕头政局中承担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新史料的发掘,为探究周恩来在第二次东征中的一系列史事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密函中提及的四份文件,有一份题为“周恩来5日在汕头总商会发表谈话摘录”。颇为遗憾的是,在“英国外交部档案”中并未找到该谈话摘录。

关于这份谈话摘录,首先需要考证“5日”究竟是指何时。在1925年初的第一次东征和1925年10月开始的第二次东征,周恩来躬与其役,亲至潮汕。歌尔克在1925年11月15日的密函中称,该文件摘自“最近几期汕头本地报纸”,可见周恩来与汕头总商会的谈话是在第二次东征之际。另外,周恩来直至11月4日才入汕头,因此谈话时间是在11月4日至15日的区间范围。综上可判定,此处“5日”即指1925年11月5日。

不过,翻阅《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等著作,并未提及11月5日周恩来在汕头总商会的谈话。《周恩来年谱》称,周恩来11月5日致电“广州国民政府,报告进驻鲤湖、揭阳和汕头的情况。建议国民政府制定更新潮汕行政和统一军民财务的方针”。对周恩来在汕头总商会谈话之举不曾提及。那么,周恩来是否曾于11月5日在汕头总商会发表演讲呢,“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这则史料是否属实?

上海《时事新报》的一篇新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线索。1925年11月10日,上海《时事新报》提到汕头“总商会昨日开会欢迎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会长、会董均到,寒暄毕,周即发言”。此新闻的关键之处有二:一是落款时间为“十一月六日”,故“昨日”显然是指11月5日;二是周恩来有“发言”之举。以上两点与“英国外交部档案”所载若合符节。档案史料与报刊史料两相对照,确有周恩来11月5日在汕头总商会发表谈话之事。

周恩来于11月4日入汕头,11月5日即与汕头总商会谈话,可见其对该组织的高度重视。汕头总商会,前身为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保商局,后改称汕头商务总会,1914年改为汕头总商会,1930年改组为汕头市商会。汕头总商会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长期被视作“东江政治经济中心”。正因如此,周恩来在入汕头的第二日,就与汕头总商会进行磋商会谈。

周恩来在汕头总商会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据上海《时事新报》报道,谈话主要聚焦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力辟共产谣言。周恩来在谈话中“详述此次东征情形,并力辟洪刘指党军为实行共产,谓党军系实行三民主义,期竟孙总理未竟之志”。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港英政府多次散播广东“实行共产”的谣言,以达其政治目的。正如罗亦农指出:“香港各处制造要求英国政府以武力干涉广州的空气,并发出大批的金钱,宣传国民政府将实行共产,驱逐他们所谓广州及广州之布尔扎维克。”而陈炯明及其麾下将领洪兆麟、刘志陆等人也以东征军“实行共产”蛊惑煽动,借机扰乱东征军在潮汕地区的统治。周恩来力辟共产谣言,消除商人群体的恐惧心理,粉碎了港英政府及陈炯明的阴谋诡计。

二是筹措军需款项。在与汕头总商会的谈话中,周恩来说“东征军出发(十月六日)以来,业已匝月,目下军食所需,完全无着,请总商会先为筹款十五万元,以济急用”,经双方商议,最终“商会代收三个月房租捐十万元,并由商会长先垫一万元应急”。评论者称,汕头总商会实则借此“大发军财”,“因全市房租,每月至少七万,今收三月,仅缴十万,尚不及半数也”。

周恩来曾指出,“东征以来,军事时期之行政事务,在事实上东征军总指挥政治部已成为一行政机关”。作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入地方政权的行政工作,而军需款项更为这一时期的急要之务。据《申报》报道,周恩来曾致函汕头总商会,“以运输给养,需费浩繁,远道接济,诸多困难,嘱于二月内筹足十五万元借用,以汕头正税作抵”。最终,周恩来以价值二十余万元的房租捐换取十万元之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二次东征虽一路高歌猛进,但其后勤军需颇为紧张。

二、1925年11月7日周恩来在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发表演讲

前述歌尔克发给麻克类的秘密文件中,另有一份涉及周恩来。这份文件目前可在“英国外交部档案”中找到。其标题为《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的演讲》,其中载有周恩来、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演讲。周恩来的演讲附录如下:

在致谢后,他表示,此刻值得纪念有两个原因:第一,整个地区都为东征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第二,这一天恰巧是苏俄革命的周年纪念日。

他接着说,革命军队从国民政府得到命令,推翻军阀陈炯明、洪兆麟、林虎,他们都是帝国主义港英政府的走卒。在港英政府的煽动下,英帝国主义的奴仆陈炯明及其追随者,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危害革命政府的法律,掠夺潮梅人民的财富。广东省在过去几年中所经历的种种灾难、苦难和危险,完全是陈炯明及其追随者带来的,这是帝国主义阴谋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像推翻帝国主义一样,推翻军阀陈炯明。

先生们,你们已经被逼到了极点。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无论何时何地都受到欢迎,可以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我们的革命能够成功,我们的人民能够永远摆脱动乱,军队和人民之间必须真诚合作。我们的敌人已被驱逐出去。然而他们留下了无数的危险因素,必须予以消灭,以便确保永久和平。完善国民革命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和政府的完全联合。为了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和平,人民必须与国民党军队合作,消灭不受欢迎的军队。当这些令人厌恶的力量被消灭后,我们可以谈论潮梅群众的永久和平。

根据“英国外交部档案”记录,该演讲的发表时间是1925年11月7日。演讲中称“这一天恰巧是苏俄革命的周年纪念日”,亦可证明此日为11月7日。查核《周恩来年谱》,则记载为:1925年11月7日,周恩来“出席汕头市各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八周年军民联欢大会。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各界人民团结起来,支援革命斗争”。相似的记载同样见于《黄埔军校国共合作历史实录》《周总理生平大事记》等著作中。显然,此说与“英国外交部档案”所述存在差异。

那么“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称周恩来在11月7日召开的“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上演讲是否属实呢,其材料又源自何处?

仔细爬梳相关档案,笔者在“英国外交部档案”中找到一份文件《汕头报纸摘译》(Translation From Swatow Newspapers),该文本收集自汕头当地报纸的新闻报道,并将其翻译成英文。其中来自《岭东晚报》(Ling Tung Evening News)1925年11月8日的新闻报道,与前述《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的演讲》一文近乎相同。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周恩来演讲的文本,大概率源自汕头本地报纸《岭东晚报》。《岭东晚报》由洪春修于1925年创办。根据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别委员在1926年初的调查,汕头报馆共有14间,《岭东晚报》即为其中之一。其创办人洪春修与汕头罢工委员会关系密切,曾担任汕头罢工委员会秘书。

与英国驻汕头领事歌尔克摘录的演讲内容相比,《汕头报纸摘译》所摘引的《岭东晚报》更提及该大会的地点、参与机构、参与人数和召开目的:“包括工会、学校、政治机构、行政机关等69个机构的代表10000多人,今天上午,在审判厅前的露天场地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招待会,以欢迎国民政府革命部队的东征军。”遗憾的是,这则史料并未明确说明具体时间。此外,也无法排除“英国外交部档案”存在错误的可能。

那么这次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的具体召开时间是何时呢?有论者指出为11月7日,但并未标注史料来源。而《汕头市志》则有另一种记载:11月8日上午“各学校和工会于审判厅前开群众大会欢迎东征军”。仔细比对大会的地点、参与人员和召开目的,可知《汕头市志》所指即为“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不过,《汕头市志》将时间定在了11月8日。

那么,《汕头市志》是否具有史料依据?据笔者调查,《汕头市志》史料来源或许是1925年11月11日《工人之路》发表的新闻《汕头开欢迎东征军大会》。该新闻报道:“五日八时,自东征军入汕后,决定以后潮梅烟赌实行禁绝,杂捐一概免除。全汕各学校各工会决于八日上午九时在审判厅前开欢迎会,欢迎国民革命东征军市民大会。五日用汽车巡行各马路散派传单。”不过问题是,该报道称“决”于8日上午召开“欢迎会”,显然,新闻稿在撰写之际,“欢迎会”仅处于决策而非实施阶段,究竟何时召开还有待进一步的史料辅证。

“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是召开于11月7日还是11月8日?《蒋介石日记》为揭开这一谜题提供了佐证。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根据“英国外交部档案”记载,“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中蒋介石、周恩来等人都曾发表演说。据蒋介石11月7日的日记称:“十一时赴欢迎会,到会者工学界最多,约有万余人”。与《岭东日报》的表述颇为契合。那么11月8日,周恩来、蒋介石诸人是否有闲暇参加市民大会并演讲呢?根据《蒋介石日记》,11月8日蒋介石行程匆忙,“上午会客”,“开本军整顿会议”,会见日本领事,下午3时即从汕头出发,5时抵达潮州。由此可见,他并没有闲暇参加市民大会并发表演讲。

综上可知,周恩来参加的“欢迎东征军市民大会”召开时间是在11月7日上午11时左右。

三、1925年11月7日周恩来在“俄国十月革命八周纪念大会”上未发表演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