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央地互动视角下江泽民与广东改革开放的演进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江泽民具体负责中央对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落实,参与经济特区创建,直接指导广东“先走一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他既是中央决策的落实者和协调者,也是决策成效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担任中共中...
革命史论 | 挣脱“枷锁”: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独立性危机与应对 【摘 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为中共缚上了多重“枷锁”:革命主张遭抑、组织发展受阻和党员身份认同危机。为秉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共发起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疾呼革命主张、谋求组织发展到维系党员忠诚,最终不仅...
革命史论 | 四三会议前东西蒙联络史事之探析 【摘 要】1945年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派出以秘书长刘春为团长的东蒙工作团,随后由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信使”包玉昆陪同,从张家口出发,经由承德、赤峰,前往王爷庙了解情况,协商邀请东蒙自治运动领导人,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进一...
建设史论 | 抗美援朝的宣传演变与国际主义塑造 【摘 要】朝鲜战争深刻影响了新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场战争的宣传含义多次演变。和平签名运动侧重两个阵营的战争,时事宣传运动强调中美之间的战争,而抗美援朝运动构建成民众个人与美国、国内反动派的战争。抗美援朝运动宣传“不受二茬罪”,层累此前的战争含...
建设史论 | 迈向崇高:南京长江大桥技术与美学的政治化 【摘 要】南京长江大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型工程的代表,被定位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物证。其自设计阶段起,就超越了技术和美学自身的范畴,而与政治社会化的意图融合在一起。通过大桥的建造与宣传,规划者试图达到“建桥又树人”,同时实现外在自...
改革史论 | 邓小平南方谈话文本的创制和传播 【摘 要】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承载这次谈话的主要文本。从文本创制经过看,邓小平付出了大量心血,作用最为关键。此外,从中央决策层到湖北、广东等地的众多党员...
粤港澳历史 | 东江红十一军源起与正规化及其限度(1927—1931) 【摘 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广东东江农民武装遭沉重打击,古大存等革命者重新开展革命动员,开辟八乡山根据地,整合东江农民武装,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红军。1930年,中共中央趋于激进并重视组建红军力量,为完成一省或数省革命首先胜利...
史实考辨 |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五则史事补证 【摘 要】通过系统性梳理“英国外交部档案”、《字林西报》和其他民国报刊史料,发掘三份珍贵的周恩来佚文,就《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1925年周恩来在汕头的五则史事进行补正与考辨,补充现年谱中未载的三则史事:周恩来1925年11月...
研究动态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摘 要】随着基层档案的开放和新史学方法的引入,近些年来的知青史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学界对海内外知青史领域的研究成果亦有阶段性地分析和述评。然而对中国台湾地区关于大陆知青运动问题的研究成果,学界却关注甚少。基于政治和学术双重缘故,台湾地区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