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2024年第4期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2024年第4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长江文艺》奉行好作品主义,精彩小说、精美散文、精妙诗歌,还有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文体的作

目录

卷首语 | 蔚蓝

天空太高、太远,大海在传说中荡漾。我们躬身在蔚蓝的反面依旧相信:铁杵能磨出针,只要埋头磨,顽石能磨出蔚蓝的翡翠我们磨呀磨,唱着祈祷的歌磨呀磨,磨得两鬓花白一脸灰烬,在生活和梦想的加工厂,一代人即将损耗

聚光灯 | 龙舟(小说)

1从街河口下湖,出城行船十余里,对面一片旷野,涨水就淹,落水则成了没边没际的芦苇荡,只在左首有了村落。村落的人都是上岸渔民或流寓乡民,像一颗小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田舍连片成邻,后来村落在行政区划上叫做

聚光灯 | 风暴不会发生在杯水里

野心是敬畏的近义词这个时代,我们都不大好意思去谈论“野心”这个词,似乎谈论它就表明这个人不择手段、城府深、阴谋诡计多。大家更多的是标榜“佛系、躺平”,但现实中又更多地表现为“内卷”或“被卷”。2016

聚光灯 | 在“现代性”和“中国性”之间

任何一个当代作家,都要回应时代的命题,这不是当代作家的宿命,而是历代作家的抱负和价值观。但是,如何有效地、用文学的方式回应时代的命题,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从这个角度讨论问题,我认为沈念的《龙舟》

聚光灯 | 沈念主要创作年表

一、发表散文《浮光掠影:心灵的旁白》《浮光掠影:声音的影子》《浮光掠影:光与影》,《莽原》2002年第2期;散文诗《人间食粮》,《散文诗》2002年第5期;散文《与一棵树的相遇》,《散文》2002年第

小说坊 | 融雪时节

夏明坐在床边。晨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泻进来,像水一般地温柔。屋子里朦朦胧胧。他感到浑身没有力气,也许是昨晚没有睡好的缘故。这些日子,他总觉得身上不大舒服,但又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呆呆地坐了一会儿,他就准备

小说坊 | 阿 弥 渡

一这天晚上又是白苇一个人在家,起坐间只觉平静得不同往常,活像山洞里的一枚烛火,不摇曳却也难得烛照分明,莫名地心神不定让她想着不如早些洗漱,兴许过后就安定了。即便在大夏天,她仍用较热的水冲澡,经了热水淋

小说坊 | 天空飞过彩虹鸟

那只鸟最初并未引起他们的注意。也许是鸟的问题。体形不够大,不过比喜鹊比燕子大一点。外表不够鲜艳,没有五彩的羽毛,全身黑中夹白,像一只从黑白电视里飞来的旧鸟。鸟儿该有的强项,舞蹈与声乐,在它身上也没能得

小说坊 | 头顶上的声音

一向红穿一条橙色的蕾丝铅笔裙,腰际束了蝴蝶花镂空皮带,漂漂亮亮地立在院长胡生面前。还没来得及换上护士服,向红就来告诉胡生一桩事体。原来,她认得那个外地产妇。昨日半夜,那产妇丢下自己生下的孩子,逃走了。

山川志 | 过去与未来之间:氐羌记忆

这首古歌歌声长,就像岷江江水淌;日夜奔流永不歇,诉说着祖先的英勇与坚强。……虽然句句是古话,前人的智慧记歌上;古歌代代传下去,千秋万世闪光芒。——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安登榜就是我爷爷!”坐在车后排的

长河行 | 清河一年

一在沿清河缭绕前行的一小段路程中,我们决定了要在此居住。这是疫情第二年的初夏,我和青子从西安回到北京,打车去我先前租住的燕丹村。印象中的清河变了。先前坐地铁经过立水桥,桥下穿梭而过的水面是晦涩的,有时

诗空间 | 鸟鸣与星光(11首)

鸟鸣与星光鸟鸣和星光,在天空闪烁我一直得不到,握在手心的灯盏,人世间又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又一个昨天过去了,这些年向天空开凿,去天空偷采鸟鸣和星光让我饱受活着的苦困与嘲笑且一天又一天,覆盖下来的灰烬一次

诗空间 | 谦卑的乐手(8首)

九月怀抱一些温暖,用以抵御渐渐锋利的冰凉,这是很多人描述九月的一种。当我在九月空旷下来的原野伫立,会没来由地回忆起,一些长满霜棱的细节,譬如松针,譬如枯草,譬如冷却的爱。一半阴雨天气,一半阳光普照,在

笔记本 | 蜀山记

1. 窑火颂他穿一袭绿色长衫,身后有几朵白云飘过,更显得仙气淋漓。侧脸,手指一口巨大陶缸,仿佛正在赞赏刚从门外古龙窑中生成的这一新作:“大器大量,容己容人。”缸旁边,以隶体凌空书写一列字:“制缸先师范

新现场 | 批评的筋骨、温度和文化使命

一在今天的文学现场,批评开始高度的体制化了。在这个由作者、出版商、官方机构、批评家、期刊发表平台,以及读者共同构成的文学流通体系中,作家们更像是文学产品的原料提供者,作为“幕后金主”的出版方承担文学的

新现场 | 寻求诗歌批评的生命感与真实性

谈起今天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对21世纪文学的整体状况把握,很多评论家保持了统一的论调,即认为21世纪以来的文学并未与上世纪90年代拉开显著的美学距离,它更大意义上是世纪末文学的内在延伸,并在不同文体的各

新现场 | 文学批评的“视觉教养”

最近与一位相熟的师友谈及写作,之前他写评论,后来转道写小说,并且两副笔墨都很出色。评论家变身小说家,已经是一种现象。但是他提及自己因此而遭遇的困境,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写了小说以后,我发现我不会写

刊中刊 | 白案

一隔壁刚有一点响动,罗锦绣立刻就醒了。窗户上透着浅浅的模糊的亮,感觉真正的亮还在很远的地方。罗锦绣知道这是比五更天还要早一点的时候。每天都是这个点儿,那个陈凤肯定是定了闹钟的,不然没有这么准。这个准,

翠柳街 | 思考的芦苇迎风而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很多作家钟情于写水,一方面是把水作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物,更多的是当作一种精神意象和内心写照,而且各花入各眼,正如老子看到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看到的是“逝者如斯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