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2024年第12期

视野

视野2024年第12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导读 | 导读

《湖心亭看雪》十分有名,当时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一幅画面:雪天荒寒,四下寂静,有人拥着炉火毳衣,泛舟于苍茫天地之间。当时觉得这位古人怪有意思的,寥寥几句,画面便成了,让人不由得赞

视点 | 张岱和他的时代

张岱在很多人眼里是位雅致公子,但其实,他的生活要远远多于这些。张岱生于晚明时,在世间历经八十三年,那些精致的、广阔的、欢愉的、破碎的,他都见过。这样的他,写下许多事时,总带有悠长的余味。书香富贵明万历

视点 | 湖山之间的张岱

每次吃到美食都会感叹,活着真好善美食者有两种,一种是懂美食且自己能做菜,一种是只懂美食但不会操作,即所谓的“口头厨师”。清代的随园老人袁枚更是这样的人,出过一本《随园食单》,但自己并不会做菜。当代的两

视点 | 张岱那年看的雪

《明史》记载:“崇祯五年十二月癸酉,命顺天府祈雪。”现在已无从考证,张岱那年看的雪,是不是就是顺天府祈来的那场雪。唯一可以认定的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下了三日

视点 | 张岱的“另类”治学法

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凡出类拔萃的人,其做学问的方法大多与众不同,张岱的治学方法就十分“另类”。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以“四

视点 | 夜航船

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新近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抄本印出。书很厚,书脊显豁,插在书架上十分醒目。文学界的朋友来寒舍时,常常误认为是一部新出的长篇小

视点 | 明代文人的幽默

自为墓志铭唐代文人好为别人作墓志铭,原是因为墓志铭的润笔甚丰,为了银子的缘故,所作多有褒词,时人称之为“谀墓”。明代文人则大不同。明代文人好为自己写墓志铭,生前就对自己作出评定,多自抑语,甚至出言自毁

大学 | 致所有正在经历青年危机的人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我信心满满,手握荣誉毕业生的奖状,头顶常青藤名校的光环,以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未来之路四通八达。我畅想自己穿着漂亮的职业套装,在窗明几净的心理诊所里,与来访者进行灵魂的碰撞……

大学 | 他们真是被清华破格录取的吗?

近年来,民国学术大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在一些媒体上频频亮相,最有名的便是钱锺书被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的故事‍‌‍‍‌‍‌‍‍‍‌‍‍‌‍‍‍‌‍‍‌‍‍‍‌‍‍‍‍‌‍‌‍‌‍‌‍‍‌‍‍‍‍‍‍

大学 | 记住那个日记里的孩子

“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如果我离开了,很快大家都会忘记我的。”写下这句话后,十岁的郑有杰从天台一跃而下。父母对外宣称他为病逝,将他的遗物打包封存,仿佛他从未在世上存在过。直到多年后,他的日记被翻出,一个

文艺 | 夏天想做的几件事

擎一枝荷叶当伞一年之中,人有两闲:冬闲与夏闲。冬闲是取暖,柴草生烟;夏闲是乘凉,中庸平和。虽然万物生长,植物们没有闲着,可是午后天气燠热,人又不能在烈日下到处瞎走,于是便睡,以静制动,消夏生凉。“长夏

文艺 | 蝉的话

蝉叫了,夏天来了。夏天的白昼是这么灿烂,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旖旎,六月的世界神秘地切换了天色与风向,还有一些人淡淡的人生。我欢乐的回忆,几乎都融入了夏天的光影:小学最慎重的毕业典礼、海浪潮湿的气息、联考

文艺 | 唐诗里那些待发的“邮件”

晋代文学家张翰因见“秋风起”,控制不住地想念家乡菰菜(茭白)、莼羹、鲈鱼脍的美味,果断辞官返乡,于是成就了一个叫做“莼鲈之思”的典故——后人常用“莼鲈之思”来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巧合的是,几百年后的本

文艺 | 虫虫飞

我现在还记得三岁时候做的梦。那天在睡午觉,梦见一条彩色的长虫,扭动着肥胖的身体,在我的手臂上慢慢地爬。长虫有很多脚,每走一步,那些细细的脚就在我的手臂上挠一下,痒痒的,让我无法忍受。那种痒的感觉,终于

文艺 |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

今天欣赏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纹饰。彩陶相对素陶被赋予新的生命,它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同时又成为广为使用的文化载体,大量的信息通过纹饰形式展示并留存下来,在岁月的沉积中化为不朽的文化宝库。彩陶的核心

文艺 | 金·赤壁图

赤壁图(局部)金 武元直 赤壁图 卷 纸本墨笔 136.4cm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赤壁图》是以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时的生活和豁达胸怀。作者武元直通过描绘陡直

文艺 | 梨的故事

历史上有三个关于梨子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大家最熟悉的孔融让梨,但这让我感觉不真实。第二个故事是奥古斯丁偷梨。奥古斯丁说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偷梨,他的动机不是为了吃,因为大多数梨都喂猪了。他只是想享受那

文艺 | 会心

个人以为会心比幽默更高级,幽默有时候是很歹毒的,它十分地辛辣,一棍子能夯断你的骨头;“会心”却不是这样,会心没有恶意,它属于温补,味甘,恬淡,没有绞尽脑汁的刻意。不经意的幽默它更会心。有时候,你刻意去

文艺 | 文学的底色

想成为一名好的作者,在生活中该如何去观察一个人、一件事?作家刘震云的回答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他说:“如果一个作者需要观察生活,肯定这个作者是不成功的。我觉得生活不需要观察,是生活在观察你。生活永远是扑面

文艺 | 游隼

我对鸟类的喜爱开始得很晚。多年来,我仅仅把它们看作余光里的一阵震颤。它们感受苦难与喜悦的方式如此简单,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它们的生活如此热烈而旺盛,我们的心脏永远承受不起。它们奔向湮没。它们在我们还未长

文艺 | 兼收并蓄

去年第一次编书目时,陈老师提醒过我,为图书馆采书要兼收并蓄,不要被某些倾向或趣味带偏。他说,“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一样,是难乎其难的事情。其实世上没有什么精神生活不被引导、诱导或误导,尤其对那种打

文艺 | 所有你想要的,都请自己给自己

我曾经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场电影。女孩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她准备把年幼的弟弟送到别人家寄养。结果,一帮亲戚大义凛然地批评她置自己的亲弟弟不顾。愤怒的长辈冲上来准备扇她耳光,网上甚至还出现了谴责女

文艺 | 会与不会

饮茶之道,有会与不会。会者,精通其中的门路。工艺、年份还有品种,望闻之间,信手拈来。从茶叶的辨别,到烹煮技巧,无不了然于心。最后,茶香入口,自是不俗。会的初衷,自然是求好心切。把茶当成一门学问,摸索其

文艺 | 时间的容颜

我奔波在这座陌生城市的街道上,一扭头,看见了落向天边的夕阳……那缓缓西沉的太阳,像一张走远的脸,蓦然回转,我被它看见,看得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知道每个黄昏的太阳,其实都落在我的家乡。时间在一年年地经过

文艺 | 想好了

一日将尽星星的数目渐渐增加该做的事 都做完了还有一些时间用来做什么好呢就 用来想你闭上眼睛专心地想从第一只羊数到第一百只从月球缓缓漫步 到海王星从夏天开始一路想到第五个季节就这样遥远地漫长地跋涉地贯注

文艺 | 没有终点的旅行

走在阿拉斯加的河边,常能看见可以代表这片土地、极具象征意义的风景之一,那就是扎根于河边的土堤上,却横躺着生长的鱼鳞云杉。在漫长的岁月中,河水逐渐侵蚀大地,河道也会随之改变。森林的树木轮番“站”上河堤,

生涯 | 晚唐有个罗老师

一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长安城的考生中出现了一张新面孔,几乎每一个看到这张脸的士子心里都多多少少有些开心。他们觉得,原来和这位仁兄相比,自己还是蛮帅的。更悲惨的是,这位仁兄自此次科考后,又连续考

生涯 | 我说我

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

通识 | 阅读比写作更重要

最近一阵子,各式各样的写作班忽然遍地开花。我身边好多朋友,不拘以前是干什么的,忽然都开始热衷于写作;我还经常收到邮件,问我是怎么学写作的。自媒体如日中天,会写作的优势,这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写得好的人,

通识 | 唐朝的洋留学生们

大唐时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彼时的中国,是整个东亚文明的中心,北逾大漠,南暨交趾,东至日本。万国来朝,万邦来贺,外邦学子满怀对先进中华文明的向往,纷纷前来求学。那时候,到大唐留学,是各国与唐朝文化交

通识 | “左撇子更聪明”其实是个谎言?

绝大部分人都有惯用手,这是因为人类的左右脑是不平衡的,某个半球往往比另一半更强势。人类不同族群当中左撇子的占比均为10%左右,说明左撇子有一定的遗传性,不是随机出现的。但后续研究表明,左撇子的遗传因素

通识 | 怎样写穷

看到一个问题:如何一句话说明自己穷,但不要提“穷”这个字?最佳答案是:“这个瓶子你还要不要了?”一句话让人脑海里浮现出场景——需要捡瓶子卖废品来赚钱的人,一般不会是富裕的。这个段子使用了一种写作方式,

专栏 | 遇雪

红英是我要好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她像一束光似的照进我促狭的世界。那年腊月,杭州下了几场雪。我们在雪景中拍了一张合照。照片里的红英,自信、挺秀、健康丰盈。大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转眼流年飞逝。再次

专栏 | 做面条的人

朋友花姐讲到她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在街上卖西瓜,她帮着送货,一个夏天晒成了乌鸦一样黑。尽管如此,那个同学从来没有请她吃过一个西瓜,连一块棒冰也没有。我于是想起来以前的一个邻居,他是做面条的。面条在被

专栏 | 要不要让孩子去外地读大学?

面对孩子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重要时刻,许多家长和考生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抉择:是否应该让孩子去外地读大学?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涉及家庭的情感联系与孩子的个人成长。在此,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