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港2022年第8期

文学港

文学港2022年第8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一本创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学期刊。创刊三十多年来,《文学港》杂志不仅团结国内文学力量,在广大读者和作家群体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更致力于繁荣宁波文学,推荐本土作家。

目录

本刊视点 | 多向度透析生命中的冷叙事

悼念亲人的文章多数带有温度,不是怀念、感恩,便是诉说亲情和关爱。而帕蒂古丽的散文《七日》则采用了刻意压抑情感的冷叙事风格,避免描摹知觉的表象,一再窥探世人隐藏的精神世界,不断呈现生命存世的意义。越是敏

本刊视点 | 在场写作:返回精神的原乡

帕蒂古丽的散文极具辨识度。这缘于她的特殊身份。她身上,流着维吾尔族(父族)和回族(母族)的血,而她自己,从北疆到江南,最后在被称为“东南最名邑”的余姚栖身。多元文化的泅染使她能跨文化书写,多维度思考。

本刊视点 | 墓畔回声(外一题)

帕提古丽,笔名:帕蒂古丽,女,维吾尔族,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思念的重量》《水乳交融的村庄秘境》《模仿者的生活》《蕴情的土地》。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2012年

本刊视点 | 创作谈:被仪式确凿的死亡

我熟悉简单而不敷衍、简葬速葬的穆斯林式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讲究逝后当日就下葬,没有花环、没有棺木、没有遗像、没有哀乐,没有灵堂,这些让人意识到死亡的标志和符号统统被简化为七尺白纱,一个土穴。我的生父下

小说速递 | 雪在飘

哥打来微信语音电话时,我正在野外闲逛。信号不好,断断续续,全是杂音,一个字都听不清,我就按掉手机,打算等等再说。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有急事,相信哥会直接换打电话(一般情况下他会在电话拨通后立马挂断,等我

小说速递 | 这两天,你到底去了哪里

从海边回来的那个夜晚,我累坏了,身心俱疲。白天陪四岁的女儿耍了一整天,抓螃蟹,捡贝壳、海螺,手指探入细软的海沙寻花甲,看海鸥逐浪 返程路上堵车,三十公里路,开了将近四小时才到家。夜半,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小说速递 | 演员

1陈俞章来找我爸时,他死活不同意,这不成,绝对不成,我哪能演张飞,他又怎么能演夏侯杰。陈俞章说,怎么不能演,戏班的老师说了,你俩这形象,往那一站就是一出现成的《张飞大闹长坂坡》,这戏专门为你俩而生的。

小说速递 | 飞鱼

1天外飞仙似的,梦境里那只箍着铜圈的腰子盆忽地一闪,正是灯火阑珊之时。又一次坐进课堂,小丁不知道如何对同桌解释“飞鱼”的绝世美味,直到那只腰子盆时不时地打眼前划过,泛起暗香浅浅。七(2)班同桌时小羽,

幻文学 | 蓝道人的八卦炉

弥 留半年里,蓝普第二次面临生死之别。这次,他一时不知道该表露出怎样的情感。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再出过门,向公司请了长假,整天把自己关在房中。妻子的音容笑貌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五年里相处的种种总是如烟般聚

诗歌前沿 | 春日的告别(组诗)

郑亚洪,1972年出生,浙江乐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创委会委员。著有随笔集《天鹅斯万的午后》《音乐为什么》《音乐会见》《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小村风物史》。

诗歌前沿 | 挤身(组诗)

俘 虏你言乡村好芥菜举着的霜越冷它们就越甜我亦言乡村好一对小猪,鼻子拱草地老屋的婶婆宅心仁厚我们所言,大多无用在城里还房贷,猜人心陶醉在幻化的图景里菜地啊,池塘啊,抱月啊你仍言,我仍言我们只敢在秩序的

诗歌前沿 | 寂静辞(组诗)

江上风烟白全面禁渔之后,江面上筏排就少了多的是轮船。巨大的船舶从天边靠近又带着笛声远去沿岸捕鱼的人如今无所事事挂鱼的竹杆、晒鱼的苇箔、闪光的鳞就堆在草丛里江水依旧浩荡汛期、捕捞、漂泊、鲢、鲶——成为一

诗歌前沿 | 落日何其漫长(组诗)

黑 雪撒哈拉下雪了。大雪。大得让沙漠感到了自身的空旷。夕阳下那一粒粒的沙子不再燃烧。它们突然有了短暂的忧伤和不安——仿佛世界要放弃它。我也有。梦里燕山雪花大如席。醒来后群山像生锈的铁块堆挤在一起。我不

诗歌前沿 | 乡村节庆,流行的版块(组诗)

开游节开游节有根,长在徐霞客笔下的开篇里在唐诗之路的节点缤纷成旅游日的花朵人意是宁海的喜态映出山光的葱茏将灵魂和意志在悠悠云水间放飞红尘之上的辽阔一路的跋涉,有艰辛也有山欢海笑留下地理的标识让二十届开

诗歌前沿 | 雨水总是在反哺大海(组诗)

迎着风我看不清的那部分已经在另一个语境凸起海平面上,金枪鱼飙起的飞沫承载了一架歼击机的重量荒芜源自内心但此刻,我与信天翁砥砺前行互勉的风让一丛浪花绽放在天边大海从不忧伤动与静这永恒的律动只记录了太阳的

诗歌前沿 | 亚帆时光

壬寅己酉月北纬30度南,娄轸时分东海湾,大目洋东南西北亚,勇士齐聚游戏苍海,浪遏飞舟健儿英姿,奋楫扬樯莫道大洋千重浪驾板迎涛,驭风飞翔几人相让?梦回将台,吹角连营如蛟似龙,神兵天将看英豪万千雪涛洗征袍

诗歌前沿 | 画春(外二首)

阳春扶起的桃花被春风释放眼眶里波光粼粼流过草地又收回到脚边清荡的天空布置一整块湛蓝做背景给正在发芽的女孩紧拉着行云流水花丛中隐藏着几串燕雀啁啾而一直没有泛黄的草皮上黑白相间的足球试探着少年油腻腻的步伐

诗歌前沿 | 中年(外一首)

你给花瓶中插上一束花瞄了一眼你喜欢读的书你的老花镜还放在书上面你转身坐回到沙发上疲倦会使人想起很多事情你看电视或者干家务你倒垃圾会卖一些废品你要给孩子准备午餐脑海挥之不去重叠的脸庞优美的音乐总是那么忧

诗歌前沿 | 过径山寺

山风让寺庙的烟火更加陡峭拾级而上的白云在暮晚&nbsp 推迟那些飞过围墙的是过冬的蝴蝶我想在僧人的院落里讨要一杯淡淡的清茶然后跟过往研讨一下山寺里虫鸣的孤独是否也是人间的那一种孤独背过身&nbsp 层

诗歌前沿 | 故乡(外二首)

其实,我一直在回故乡的途中现在是春天麦苗因一寸枯荣,拽不紧窸窸窣窣的阳光裸露的阡陌上,往后看,从河南到浙江在疾走的人群中我拥有两省份那么辽阔的孤独和爱比起琐碎的生活故乡是搁置很久的疼痛有体温的词随着父

诗歌前沿 | 看见

借一抹晚霞裹紧厚厚的油布渗出丝丝绯色的光在厨房里沉溺不大不小的背包装不下浮动的晚舟窗外,有我的影子在播放纪录片从第一株探头的新绿踏到最后一片凋零的枯黄从雨林到雪原我来到了陆地的尽头油布里的霞光散发神性

诗歌前沿 | 早春

是春夜来了,就是春和夜都来到这条路上了!为此每棵树,都托着一枝白火,潮湿的早春,火焰不会暖,不能将一树玉兰催开,也不能将一池水变得绿一点……好像只是穿过尘埃,射到了空空的路面 却让那些住天空的人,是吧

诗歌前沿 | 荨麻疹

这个世界遍体荨麻疹我只能不断远离它防止自己也被传染于是一不小心就走到了边缘的地带把一只蝴蝶,连同无穷尽的黑暗一起纳入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痛苦,让自己清醒这些年,我在不断坠毁瘦骨嶙峋的胸膛上,已经留下了太

诗歌前沿 | 亮瓦

夜晚是间手术室星月的无影灯下屋顶的那一小块玻璃亮瓦是打开的一个微创切口整夜睁眼,躺在稻草上恍若几十年前睡在火车上铺一列绿皮火车在原野上缓慢前行在凌晨穿过我家的甘蔗林我是我自己的施术者先从愁肠里探出一串

诗歌前沿 | 夏日,老屋及其他

七月,耄耋之年的三叔回到老屋,构筑他安息之处亲属都来相送,庭院树下语言的聚集回忆像出井的清水太婆在这老屋告别父母在这喜结良缘院里一角,那棵樟树与小叔年岁相仿孩童时,它是我们的玩伴,顽皮的真假小子总爱纠

散文在线 | 通往六楼的道路

陈小虎,广东陆丰人,现居深圳。有小说、散文、评论发表于《青年文学》《散文》《天涯》《作品》等刊物。著有散文集《九月阳光》。又走回石牌村与黄埔大道相交一百米处的那棵榕树下,坐在红色塑料靠背椅上的老人站起

散文在线 | 去唐朝寻找王维

筹划了几年,我要在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之前,赶到长安,走进唐朝。路途不远,过程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到了长安,稍作休整,还要调整一千两百多年的时差,明天要精神饱满地挤到水边去看“丽人”。尽管长安城是“八水

散文在线 | 秋日闲笔

秋天的花四季中,我最爱秋天。小时候到了秋天,必定伫立在廊檐底下,摇头晃脑,诗人一样吟一句:天凉好个秋。时至今日,初秋一过,穿上薄薄的长袖衬衫,走到栽满银杏树的马路上,心里亦浮起淡淡的喜悦。平生至此,欢

散文在线 | 他是一盏明灯

早就想要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广修长老。这个想法我曾向他的侄孙女李云女士提及。2019年,完成拙文《月西法师的思想及其对佛教的贡献》之时,此想法尤为强烈。一面想尽可能勾勒出我所见闻的广修长老,一面又担心行诸

散文在线 | 鄱阳湖素描

涨 水端午节的前一天,包好了粽子,染红了鸭蛋。梦境里听到屋里叮叮当当响,闭着眼用脚去找鞋,却踏进了深水中。赶紧把灯拉亮,笑着骂一声:这么快就进水了。拽起家人,也不慌也不乱。男人把门板卸下,女人把碗筷往

散文在线 | 五朝门酒话

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朋友相聚,只在“投缘”两字,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随你说千道万,听者顺耳,说者欢喜,只恐天夜得早,鸡叫得晚,三言两语还不能尽兴。至于那些有意思的高人,彼此说理谈玄,

散文在线 | 亲爱的木头

一那天,我在小镇沿港路的简易码头边,看见几艘运输船从远处驶来。船上装了很多木头,堆得高高的,像一座褐色的小山。不一会儿,船靠拢码头。水泥浇的灰白色码头,立着一台吊机。大口径的圆木头,被绳子绑了挂在粗重

散文在线 | 模拟飞翔

1红色塑胶跑道,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环。我在这个没有终点的跑道上做着把右脚放到左脚前,再把左脚放到右脚前的重复动作,在交替的惯性中,我穿越灯光稀疏的幽暗地带,复又重返光明。忽长忽短、忽前忽后的影子是我唯一

散文在线 | 野猪岙

春回大地,柳枝吐芽,一九八二年大河镇葛岙村也同其他地方一样要分田到户了。十五六年没有踪迹的葛东山带着老婆孩子也回村子里来分田。葛东山,四十岁光景,小时读过几年书,不幸父母相继去世,留下的三间茅草房就是

散文在线 | 昆仑山下的水泥厂

要说格尔木的第一家水泥厂,当属坐落在群山环抱雪水河岸的农场水泥厂,当时它的全称是:国营农建十二师水泥厂。筹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投产于60年代初期,为格尔木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谱写过辉煌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