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年第3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杂志创刊于1949年,是一份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教育期刊,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愈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期刊形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指导性刊物,《湖北教育》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以编研结合,以研促编为编辑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卷首 | 高扬育人旗帜

课堂教学是师生以人类优秀文化为中介的教和学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必然蕴涵人类优秀文化对学生生命的激发与浸润,必然蕴涵教师高尚道德对学生生命的启迪与感召,也必然蕴涵学生主体生命能动、自觉的释放与

聚焦 | 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的意蕴与策略

相对于浅层教学、机械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而言,深度教学主张教学要基于学习者的实际与需求,触及知识的深层内涵和意义建构,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使学习者形成素养。本期,我们精选三篇文章,从循证实践、教学路

聚焦 | 让学习走入童话深处

深度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变革的重要途径。教学童话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前置学习—整体把握—聚焦特色—读写融合”四个模块,层层推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深度教学的准备阶段、铺垫阶段、主体阶段

聚焦 | 以核心问题驱动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并不是要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知识本质、掌握研究方法、培养高阶思维、强化核心素养。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究,从本质上理解圆柱的体

聚焦 | “食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

聚焦 | 基础教育教材质量标准研究的中国经验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但也存在教材评价机制不健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教材质量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教材的质量如何,需

聚焦 | 统编版语文教材传承“三种文化”特征分析

统编版语文教材亮点很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三种文化”)的重视便是其中之一。一、统编版语文教材传承“三种文化”的特征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文化传承方面站位高、立意深。综合把握

聚焦 |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设计

什么样的教材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应该如何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本文以台湾地区素养导向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认识角度》单元为例进行分析。一、台湾地区的核心素养台湾地区确立了三大方向

专栏 | 循证教学实践(一):问题厘清

宋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香港教育大学亚太

专栏 | 教学资源视域下的文本化知识

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主编《国家基

专栏 | 数学核心素养测评之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胡典顺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中学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讯》编委,鄂教版高中数学教材(2019年版)副

实践 | 趣味数学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

实践 | 数学步道:发展数学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步道”是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即利用身边已有的场景设计出的有挑战性的数学体验与探究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步道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景链接,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发现

实践 | 数学绘本中的童心

数学绘本以其生动的故事、彩色的图画、简明的文字构建出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在阅读数学绘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数学绘本,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丰富数学认知,获得数学有趣、有用的学习

实践 | 指向综合实践的项目式学习

“我当电台主持人”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大体了解一档电台栏目的制作环节,理解电台主持人所需要具备的工作品质;从主题确立、内容选择、文稿撰写、录音播报、音频剪辑等方面全方位经历、体验、感悟电台主持人的劳动特

实践 |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新样态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的实施,沙市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区域层面开展了“以项目式学习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在课题负责人覃东升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致力于以项

实践 | 文本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开发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度删减、调整与加工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使之“校本化”乃至“班本化”的过程。经过“二次开发”的教材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情境和学生学习实际,

实践 | 基于单元整体的教材“二次开发”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合理整合教材资源,适度调整教学顺序,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

实践 | 增补教学资源,助力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文本的编选凝结着编写者的心血和思维成果,是编写者智慧的结晶。被选入教材的文本具有典型性、普适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教材所选文本的难度、深度等并不一定与学情完全吻合

实践 | 阅读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三条途径

2022年版课标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明确界定,“思维能力”是其中之一。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

实践 | 教学微视频对古诗学习成效的影响

微视频具有视听一体化的优势,是知识可视化的一种途径或工具,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特征。研究者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学习材料,以W市G小学二年级某班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把学生随机均分为

实践 | 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中不乏选自《诗经》《汉乐府》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学元素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很难脱离音乐去理解这些作品。《乡愁》《我爱这土地》等现代诗文也可以配乐朗诵。从汉语的特点看,它们有声、有

实践 | 依托教材学方法 搭建支架促表达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我变成了一棵树》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

实践 |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为主要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带上她的眼睛》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

实践 |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学习活动设计

文言文教学既要关注字词句的翻译、主题思想的提炼,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在看似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创设富有新意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学弈》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文

实践 | 提取主要信息 了解课文内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既是对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目标“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的落实,也为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

实践 | 利用英文影视作品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利用英文影视作品实施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口语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掌握地道的口语,理解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知识,更好地掌握词汇、语法的使用情境,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技能。恰当选材,拓展英语学习视角。教学中

实践 | 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微专题教学

微专题复习课通常选取一个主题情境,以问题串、思维链的形式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笔者依托柴达木盆地的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创设主题情境,通过

实践 | 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路径探索

综合思维指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培养学生地理综

实践 | 运用历史细节搭建学习脚手架

历史细节指出现在历史人物经历中,或是历史事件进程中的细小而有意义的环节或情节,往往与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发展,甚至历史变迁的走向等有密切的关联。历史细节具有形象性特点,它能通过真实而又鲜活的画面

实践 | 立图形之骨 探数学之美

立体图形特征的教学指向学生抽象思维、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如何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联,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

实践 | 在观察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经历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实践 | 在图形转换中建立特征关联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及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一、借助实物观察,提取直观

实践 | 说得完整 答得规范

能否听懂、读懂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一定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基础。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

实践 | 注重学习体验 深化概念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概念的内化。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的教学

实践 | 素养导向 整体建构

如何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笔者以《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一、在认知冲突中提出有意义

实践 | 实践探究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创设实践活动,强化学习体验。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营造轻

实践 | 把握实验特性 助力物理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抓住不同实验的特性,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体验化实验加深理解。教师要设计能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物

观察 | 重拾那一抹阳光

与他的名字相反,小勇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虽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眼神之中总透出一丝胆怯,好像有极重的心事。我去年秋季开始担任他的班主任。与其他学生相比,他显得很另类:上课时,他正襟危坐,既不调皮,也

观察 | 着装风波

小A在九年级上学期转入我班。开学报到那天,她穿着低领T恤衫、低腰牛仔裤,显眼的皮带露在外面,发髻梳得高高的,两边的刘海将脸遮去了大半,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利用下午的班会课把学校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