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 从《小窗幽记》想到的 最近刷抖音刷到一句“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阅偈翻经;俗念都捐,尘心顿尽”,感慨良多。语出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我只记得这本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其中的内容早都模糊、被短视频“刷”得一点不剩了。 焚...
一期一会 | 茶博士 问:钾在茶叶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钾的茶叶会怎么样? 答:钾(K)约占叶片2%的比例,与蛋白质的分布呈平行关系,主要分布在芽、嫩叶新梢中。钾在茶树中发挥着重耍的生理功能,钾有助于碳水化合物代谢,钾能调节气孔开张,钾还能在水分不利的条件下起着渗透...
一期一会 | 茶言微语 中国的茶馆,也可称得是世界一绝了。它是沙龙,也是交易所;是饭店,也是鸟会;是戏园子,也是法庭;是革命场,也是闲散地;是信息交流中心,也是刚刚起步的小作家的书房;是小报记者的花边世界,也是包打听和侦探的耳目;是流氓的战场,也是情人的约会处,更...
一期一会 | 茶讯 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品牌推介在成都市举行 1月4日,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品牌推介暨筠连红茶产业联合体启航仪式在成都市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筠连县人民政府主办,以川红工夫发展、联合体抱团发展为主题,邀请80余名省...
独家阅读 | 故宫里的茶之事与茶之妙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茶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更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符号。最为难得的是它能雅俗共赏,既为宫廷贵胄所钟爱,也能成为最基层的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谁都有资格、有条件享受它。 当然,与草民的粗茶相比,宫廷里的茶事自然要尊贵...
独家阅读 | 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一座故宫,横跨明清600余年。这6个多世纪,虽是风云变幻,却是茶香弥漫,渗透于宫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日常饮用、药用到祭祀、宴饮、赏赐,都离不开茶。 明清两代,爱茶、懂茶者莫若乾隆,他品茶鉴水,办茶宴,作茶诗,建茶舍,茶范凡十足。“灯明宫树...
独家阅读 | 清朝的那些贡茶 正因为故宫留存下的贡茶,使我们可以穿越一两百年的时光,在迷雾与惊叹中寻找芬芳。这十多个省进贡的茶叶,仍旧可以遵循蛛丝马迹寻找它们的故事与传奇。今天,龙井、碧螺春、武夷茶、普洱茶……仍旧享有无上盛名,在它们老去的面貌中,折射出百年茶路流转的时...
独家阅读 | 茶风寰宇 美器中的中西互鉴 紫禁城作为皇家宫殿跨越明、清两个朝代,这段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茶文化海外交流的兴盛时期。清代的茶文化相较明代,更加世俗化,深入了平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在中国的普及,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增进交流。茶在世界范围的...
习茶 | 一片茶心在“金砖” 新年伊始,金砖国家正式扩容,由原来最初的5国扩展至10国。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以茶为媒,文明互鉴,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之树,枝繁叶茂。茶,正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载体。 2017年的金秋,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上,中国荼就尽显魅力。...
习茶 | 一款叫做厚朴的八仙茶 福建以外,即便是最资深的茶客,对于闽南乌龙的认识也大多停留于铁观音。八仙作为闽南乌龙的一种,鲜为人知。 诏安,这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县城,隐藏在闽南最靠近潮州的地方,茶客对这座小城的认识和八仙茶一样陌生。 诏安具有400年的产茶历史,主...
物语 | 梅花似雪,红泥炉边慢煮茶 天渐寒,岁将暮,眼进入一年的尾声。腊月里,北方的冬天,已是大雪纷飞,身在福建的我们,却还交织在艳阳四射短袖上身的“暖冬模式”以及冷雨到来骤然降温的“速冻模式”里无所适从。随着大寒时节的到来,“南方小土豆”尽管仍在痴痴地盼着雪夜的来临,但想来...
幽赏 | 寻味中国,“老外”自创中式下午茶 如果你看过《锵锵行天下》,或许会记得里面有个叫罗朗(Michael D.Rosenblum)的“老外”。他履历中最出名的一段是担任前美国驻华大使馆行政主厨,央视纪录片《厨房里有哲学家》第一集就介绍了他的故事。他以美食来写自传,荼也是其中一味...
问茶 | 在格林尼治,遇见“卡蒂萨克” 自17世纪起,因为茶,英国与远隔重洋的东方文明古国一一中国“香”逢。也因为茶,两国兵刃相见。茶这一枚香叶背后,是嗜好的追逐、财富的竞逐,也是中英、东西方的较量。 “卡蒂萨克”号,赫赫有名的运茶飞剪船,曾8次跨越大半个地球,往来于中国与英国间...
茶经 | 茶企品牌进入“超级个体”时代? 去年年底,沸沸扬扬的东方甄选“小作文”风波,随着人气主播董宇辉升迁履新,尘埃落定。从“顶流”网络主播到高级合伙人,董宇辉的成功逆袭堪称互联网时代的传奇:一个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物,经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圈粉无数、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
茶经 | 生命在茶香里熠熠生辉 “生命的奇迹”,如果不是认识马子辉先生,听他亲口述说自己的经历,很难去相信“奇迹”这两个字,尤其是在“癌症”面前。 我在深圳茶博会展会现场见到马子辉先生时,他刚绕会展中心骑共享单车半个小时。“哎呀,这个会展入口可真难找,我这围着会展一直转圈...
特别报道 | 重拾闽茶两百年 壹 四落大厝的历史 最早开埠国际港口的厦门,中西文化贸易交融的先驱地鼓浪屿,在彼时汇集了闽茶之上品,活跃的茶商更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传奇中留下了浓重笔墨。 其中鼓浪屿四落大厝的建造者黄勗斋家族和后来的陈玉露父子,皆是闽茶出口热潮的贸易商和推动...
将进茶 | 煮一碗茶味元宵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在传统习俗里,其他节日都是用“过”,唯独元宵节用“闹”字,这里面包含了人们对阖家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元宵节的茶饮茶俗,也隐藏着必不可少的好彩头。 01 另类“元宵茶” 霞浦元宵茶 霞浦元宵茶原名“福宁元宵绿”...
七碗流风 | 以茶之名,诗意栖居 说到茶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 其实,日本茶道源自中国,茶种也是从中国引进的。唐宋时期,日本对中国茶文化是以膜拜的心态亦步亦趋地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直至丰臣秀吉时代(约在中国明朝),日本高僧干利休正式确立日本茶道形式,并以“和敬清寂”为...
七碗流风 | 一枚明信片里的冰心茶事 题记 1993年3月17日,我收到冰心女士寄来的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附言:“济法先生:《名人茶事》收领,甚谢。萧乾那本当转交。敬祝近安。冰心1993.3.11”。落款为“北京中央民院谢寄”。当时,冰心女士已是93岁高龄,但笔迹仍然清秀洒脱。...
专栏 | 论茶道艺术的创作与创新 蔡荣章 原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2022)、茶文化研究所所长(2013-2022)。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
专栏 | 《大盛魁》:真商业片时代来临 曾园 前《南都周刊》、《新周刊》主笔。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现在西双版纳筹备茶学院。出版过《词的冒险》、《茶叶侦探》等书。 看完《大盛魁》,又接着看《繁花》,深切感到国产商业片姗姗来迟。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些披着商业片外衣的影视剧多...
专栏 | 声仝《七碗茶》里的飘逸人格 周重林 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茶文章入选全国高考,各地会考、联考。周重林长于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体察,研究具有独创性魅力。 唐代卢仝七碗茶,有一种飘逸的人格。在盛行喝茶的宋代,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