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2024年第1期

山东画报

山东画报2024年第1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创刊于山东莒南县,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初期采用石印技术出版美术作品,内容涵盖对敌斗争宣传、军民合作纪实等主题,1945年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该画报社在1947年更名为《华东画报》延续原编号出版。

目录

卷首语 | 以坚实步伐共赴美好明天

2024年伊始,在山东人的“朋友圈”里,两篇新年贺词火爆“出圈”。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透过“很坚实”“有力量”“见神采”“显底气”...

专稿 | 守正创新为人民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这一年,在省委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方向,聚焦“走在前、开新局”,积极落实全过程人民民...

专稿 | 抖擞精气神 干出新样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找准跑道,进入赛道,跑出履职“加速度”。这是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开局之年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生动写照。 在全国政协有力指导和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专稿 | 步履坚实向新程

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用浓墨重彩总结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2023年这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里,我们齐心协力,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这一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专稿 | 文化“两创”盛放齐鲁

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之花开满齐鲁大地。 2013年11月26日,山东曲阜。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至今,刚好十年。2023年11月27日,《“深耕人文沃土 谱写齐鲁华章”——山东省文化“两创”成果展...

专稿 | “一带一路”共建共享

2024年1月1日,济南董家镇,新年的第一趟中欧班列(齐鲁号)从这里顺利发出。这趟运载着激光切割机、轮胎等“山东制造”的班列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就在五天前的2023年12月26日,一列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中欧...

专稿 | 民营经济活力彰显

2023年12月8日,山东省委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听取企业家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和做好全省2024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出席座谈会的30名民营企业家一一作了发言,就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专稿 | 齐鲁粮仓高效示范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山东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81.9万亩,同比增加23.5万亩;亩产449.5公斤,同比增加8.1公斤/亩;总产1131.1亿斤,同比增加22.3亿斤,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

专稿 | 济郑高铁联通山河

山东与河南,一衣带水,千年为邻,却长期无法实现铁路“直通”,不得不绕道徐州,造成时间与经济成本高企。这一难题终于在2023年12月8日被消解。这一天,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济南至濮阳段建成通车,标志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郑州东站至济南西站间最...

专稿 | 8300公里脉动齐鲁

对于山东公路交通来说,2023年是值得书写的一年。这一年,山东有23条、1749公里高速公路加快建设,10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相继建成通车。 12月15日,明董高速(青岛平度明村至黄岛泊里镇董家口)在一场瑞雪中正式通车,这条历时三年建成...

专稿 | 文旅热潮无论冬夏

2023年冬天,山东有点儿火。 进入12月之后连续的暴雪,让素来有“雪窝”之称的烟台、威海火爆了网络。铺天盖地的暴雪,加上本就让人沉醉的千里海岸线,冬日的烟威,海浪翻涌,青山覆雪,海天一色。“到山东看雪”在2023年年末成为年轻人钟爱的风尚...

齐风鲁韵 | 山河不远,回家过年

编者按: 春节,承载了无数归乡人积蓄已久的团圆梦。 回家,是每一个中国人岁末最重要的仪式感。 从不吃早饭赶早高峰的饥肠辘辘,奔向妈妈包好的水饺; 从披星戴月加班奋斗吃泡面的孤独,奔向一桌子美味佳肴的热闹…… 从无数种生活奔向浓浓年味,只为一...

齐风鲁韵 | 大集一赶 年味拉满

春节来临之际,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莫过于赶集置办年货了。市井长巷,聚起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方寸之地,挤满了灯笼与对联。比肩接踵的人流让城乡的烟火与热闹撞了个满怀。 大集不仅是一场购物盛宴,更是一场弘扬年集文化、传承乡土风情的民俗盛会...

齐风鲁韵 | 人间烟火气 欢乐中国年

过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离乡打拼也好,归家团圆也好,牵引脚步的,始终是家的方向。因梦想出发、为希望拼搏,这些奋斗的身影都是中国人表达对家庭的爱的特殊方式。 回到家,与家人团圆,是最期盼的事情,也是最珍重的幸福。一家人聚在一起,简简单单的陪...

齐风鲁韵 | 好客山东 宾至如归

山东人素以热情好客闻名,到山东过年,就如同回家一样。齐鲁大地,风景名胜众多,一边体会着独特的山东民俗,一边迎接龙年春节的到来,可谓是双重的幸福。 年声鼎沸时,要说体验最浓郁的山东年味,古城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千年古城韵,寻梦台儿庄,没有哪一座...

图片故事 | 草木深深便成春

我和我的父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75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山东人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中,有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两代人在不同的年代里,传承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奋战在相同或是不同的岗...

新观察 | 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彰显,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回望2023年,围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山东强化传...

新观察 |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济宁城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济宁城投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济宁城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奋斗目标,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力抓...

新观察 | 汩汩“幸福水” 滴滴润民心

编者按: 这一年,漏损工程成功立项,节能减排再创佳绩; 这一年,起步区供水规划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这一年,智慧水务建设加快推进,织起泉城供水安全智慧网; 这一年,聚焦标准化管理提升,济南成为国内首个供水营商环境地方标准发布城市;...

新观察 | 郇正坤:探索乡村文旅的无限可能

只要察觉到摄影师的镜头,郇正坤的肌肉会不由自主收紧,这是较少直面镜头的人不可避免的身体反映,即便他能够在几百甚至上千人面前侃侃而谈。与他领导下的红叶柿岩景区长时间在网络爆火、密集曝光不同,作为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座“现象...

新观察 | 为国找油走天涯

“无人区”星球,时隐时现身着红色衣服的人,他们是寻找石油的工人。我想,除了探险家,也只有他们了。 采油先要找油。在石油领域最上游,有这样一支队伍——物探队。他们利用人工地震波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下信息,相当于给地球做了一次又一次CT。...

新观察 | 一场与齐长城的“长谈”

齐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战国之时,各诸侯国为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兴建自己的长城,一时蔚为风潮,而这股风潮正是由齐国带动而来。即使是修建时间较早的秦国东长城,也比齐长城晚了150年左右,齐长城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历史的烟...

读书 | 坚定文化自信 落实文化“两创”

悠悠黄河,泽润华夏;巍巍泰山,雄峙天东; 丝路门户,通联海陆;运河明珠,贯达九州; 稷下学宫,争鸣千古;最古长城,横走泰沂; 诸子百家,多出齐鲁;儒墨显学,独领风骚; 胶济贯通,中西合璧;五四精神,光耀东方; 红色沂蒙,水乳交融;改革开放,...

读书 | 唯有牡丹真国色

牡丹,雍容华贵、秀韵多姿。她得文人宠爱,受佳人垂怜;她自隋唐始便得皇室之推崇,但却从未淡出平凡百姓之朴素生活;她国色天香高高在上,却以丹皮之身行济世之慈悲;她以绚丽娇艳之姿得尝世人无尽之宠爱,在千年时光里演绎着倾城之香,倾国之美。 然而,一...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