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2024年第8期

山东画报

山东画报2024年第8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创刊于山东莒南县,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初期采用石印技术出版美术作品,内容涵盖对敌斗争宣传、军民合作纪实等主题,1945年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该画报社在1947年更名为《华东画报》延续原编号出版。

目录

卷首语 | 三十年 两千载

这是一次凝视,一次跨越时间的对话,一次谨慎而充满敬意的探寻。尤其是在“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对“三孔”的关注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像曲阜人一般,在“三孔”旁起居生活;像这里的文物工...

本期聚焦 | 1994—2024三孔 成功申遗三十年

今天的曲阜“三孔”, 就是一卷儒风博物志, 一部儒学文化史, 一座儒家思想殿堂, 一处文化的世界遗产、人类瑰宝。 保护“三孔”, 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历经岁...

本期聚焦 | 回望申遗 儒韵悠扬

儒风千载,斯文在兹。孔庙、孔府、孔林,儒家文化的圣地,传承着千年的文脉,见证着历史的更迭。1994年12月,“三孔”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从泰国传来,山东文物工作者们很是开心。“三孔”的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三孔”不再只是中国的...

本期聚焦 | 宫墙之下 万仞之上

大多数人的孔庙之旅,是从万仞宫墙下开始的。每天清晨,隆重的开城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这似乎让很多人忽视了另一种仪式感,一种远望宫墙,徐徐而行,平复心绪以入圣境的状态调整过程。 自万仞宫墙往南,有一条桧柏夹峙的幽静林道,至如今静轩中路路口,长不...

本期聚焦 | 五坊一门一桥 道引千古意

进入万仞宫墙甬道后,孔庙的下一处风景就已经进入视线。金声玉振、棂星门、太和元气、至圣庙坊,孔庙的四座门坊高低错落,让人一眼千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孔庙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世界了解孔子的无上地位和孔子之学的博大高深。孔庙的建筑及牌坊匾额...

本期聚焦 | 四门三进 一眼千年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其弟子们相聚在他生前居住的三间草屋为其守丧。他们不仅以孔子居堂为家,还在这里祭祀孔子。后人便以此为庙,收藏孔子生前使用的物品,孔庙由此而生。 算起来,孔庙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中国现有古建筑群中最为悠久的一...

本期聚焦 | 孔庙的石碑会“说话”

沿着孔庙神道往里走,历代建筑的庄严肃穆,多姿多彩的营造法式,由明而宋的历史回溯……一一呈现在眼前。当慢慢走进历史深处的时候,人们不禁会问:孔庙何以会集中如此众多的历史建筑?孔庙何以会这样越建越大?此时,出现在你左右的众多石碑,都仿佛争先恐后...

本期聚焦 | 孔子之谓集“大成”

十三碑亭北,有前后三出陛、两边为坡道,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门楼,名曰“大成门”。这是孔庙第七道大门,进入大成门,就真正走到了孔庙的中心区域。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是孔庙的象征,也是孔庙祭祀的中心场所。孔庙建筑就像凝固的音乐,如果把它看作一...

本期聚焦 | 时光处处古意“三孔”

在孔庙,处处都是时光的痕迹,而从时光中透出来的,又满是千年的智慧。 万仞宫墙的墙砖,被风霜雨雪侵蚀出斑驳的色彩,深浅的凹痕; 长长甬道上的石板,早已光滑如镜反射着耀眼的光; 处处可见的古树,或遒劲高耸或四方漫展,生机勃勃间亦有生命的停顿; ...

本期聚焦 | 诗书传家 雅秀孔府

从孔庙到孔府,仅一墙之隔,却有截然不同的韵味。 孔庙巍峨壮观的门坊牌楼、气势恢宏的大殿,加上黄瓦红墙、石雕龙柱,处处彰显着端庄大气。而以灰色调为主的孔府,在建筑方面似乎就显得平淡了许多,但丝毫不会削弱这座延续近700年的孔氏府第带给我们的文...

本期聚焦 | 孔府档案:行草隶楷中的历史真相

在古老的曲阜城,隐匿着一座时光的宝库——孔府档案。这些泛黄的纸张静静地躺在岁月的尘埃之下,记录着孔氏家族数百年的辉煌与沧桑。它们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1994年,“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期聚焦 | “穿在身上的史书”,读懂“三孔”的密码

“中国服饰研究,文字材料多,和具体问题差距大,纯粹由文字出发而做出的说明和图解,所得知识实难全面,如宋人所做《三礼图》就是一个好例。”这是著名学者沈从文在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前言的开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打破了传统以文字为主的形...

本期聚焦 | 带你领略被古时明月 照耀过的礼器

八月的微风拂面,孔子博物馆前的大广场上一派和煦。褚红轩迎面走来,眼神清亮。二〇二一年笔者曾经采访过他,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见面,时光于流逝中有变亦有不变。 对于文物,其实也是如此。文物里,流淌着时光。凝视那一件件文物,就仿佛推开一扇扇时光之门...

本期聚焦 | 孔林,活态孔氏家谱

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带,被后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就安息于此。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这里寂静沉默,超凡脱俗,我们甚至能听到心灵在某一刻的悸动。 并不主张厚葬的孔子生前做梦...

本期聚焦 | “保护者说”

做好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核心要务。﹃三孔﹄成功申遗三十年以来,曲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古建筑修缮、彩画修复以及石碑石刻、古树名木、馆藏文物保护项目,并不断探索新的保护模式,实现了文物的延年益寿和世代相延,﹃三孔﹄文物保护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

专稿 | 怀纯粹之心 赴开阔远方

“‘三孔’申遗对我们来说,是胜券在握的。因为前期工作都准备得很好(完善的文物库房、健全的监视监控系统等),并且‘三孔’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所以听到‘申遗’成功的消息时,在喜悦中是有一种平静的。”今年73岁的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主...

专稿 | 保护文物安全 涵养文化根脉

今年是“三孔”申遗成功三十年。在“三孔”申遗成功十年时,曲阜市就提出了“文物安则全市安”的指导思想,坚持安全为本,筑牢“三孔”保护根基。三十年来,曲阜的文物工作者们把对“三孔”的保护放在了首位,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发展。承载了千年文脉的“...

专稿 | 三十年,让“三孔”从历史走到当下

说到山东文化,就不得不提“孔子故里”——曲阜。1994年,合称“三孔”的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及建造精美的古建筑物而闻名于世界,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在去过孔庙大成殿后写下“天工开物眼前...

专稿 | 三孔古建队的“朴实匠心”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古老的屋檐,三孔古建队的队员们已整装待发,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他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手持工具,眼神中充满对古建筑的敬畏与热爱。 走进“三孔”,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礼乐兴邦的年代,孔庙、孔府、孔林,...

专稿 | 拓宽渠道,让社会力量参与到“三孔”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今年是“三孔”成功申遗三十周年,是曲阜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三孔”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张龙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第二十六个年头。虽然没有经历申遗,但申遗后的“三孔”文物保护,他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资金与人才依...

读书 | 《论语精选》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

主编:陈虎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论语》中经典、通俗易懂的名句,归纳为“为学”“仁”“礼”“知”“信”“孝”“友”“行”“君子”“为政”10类,每类10条,共计100条,以汉英、汉德、汉法、汉俄、汉西、汉日、汉朝、汉阿对照的形式呈现。 本书...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