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2023年第10期

山东画报

山东画报2023年第10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创刊于山东莒南县,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初期采用石印技术出版美术作品,内容涵盖对敌斗争宣传、军民合作纪实等主题,1945年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该画报社在1947年更名为《华东画报》延续原编号出版。

目录

步寻迹尼山下 | 故事从孔子研究院开始

2023年11月27日,孔子研究院,山东省文化“两创”成果展开幕。十年前,就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赋予山东重大文化使命。十年后,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示。 为什么是...

步寻迹尼山下 | 相约尼山,看文化“两创”潮涌齐鲁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专程到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四个讲清楚”的重大课题,赋予山东重大文化使命。十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发挥“人文沃土可以深度...

步寻迹尼山下 | 『老三孔』的新面孔

孔府、孔庙、孔林,即曲阜“老三孔”,是读书人朝拜的圣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如今的“老三孔”,在曲阜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区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魅力。对古建筑的系统性修复、文旅活动的增加、文创产品的推广,都使“老三孔”...

步寻迹尼山下 | 去博物馆,与孔子隔空对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孔子博物馆的定位及建设指明了方向。转眼十年过去了,孔子博物馆作为全国乃至全球...

步寻迹尼山下 | 尼山脚下新生活

鲁源新村位于曲阜市尼山镇东部,北依尼山,南邻尼山圣境,东有鲁源河绕村而过,是古代昌平乡故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2019年,鲁源村73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到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 借助“孔子出生地”的独特优势,按照“儒韵鲁源 ·文明...

步寻迹尼山下 | 在尼山牵手世界

尼山,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作为孔子的诞生地,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的隽永象征、一座思想的巍峨殿堂。 始于2010年9月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声名远播,影响广泛;坐落于尼山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枝繁叶茂,人才济济;形成于两千多...

沿着黄河遇见海 | 千里屏障佑民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我国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山东做好...

沿着黄河遇见海 | 河海相接万鸟翔

“‘呱呱呱’是斑嘴鸭嬉戏时的叫声,‘啪嗒啪嗒啪嗒’是天鹅展翅飞离水面时的声音,身子黝黑、肚皮雪白的是灰雁,腿脚甚长、犹如大鹏展翅的是东方白鹳……”立于湿地恢复区的最东缘,吴立新时而微闭双眼听取周遭鸟儿发出的动静,时而仰头观察头顶掠过鸟儿的种...

沿着黄河遇见海 | 了不起的事,是梦想更是现实

“新房”,对滩区人来说,是一个多么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名字! 1979年,爷爷拿着上级给的每间房110元的搬迁补助,东拼西凑刚用土坯盖完家里的新房子,我就出生了,奶奶由此为我取了乳名——“新房”!我出生的村子叫杨庙,位于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以前...

沿着黄河遇见海 | 油气增 更要绿色浓

2023年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投运,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 CCUS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所谓CCU...

沿着黄河遇见海 | 盐碱地上的绿色梦想

广袤平原,一望无边。 在离市中心近20公里的东营南部,地广人稀,唯独芦苇连片,一块高耸的,写有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后简称黄三角农高区)的示意牌兀然闯入眼中。经过大棚、路过大田,车子停稳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广场之上...

凭海临风听潮涌 | 以创新为笔,绘大海洋产业新图景

站在海边,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站在芝罘湾畔,看到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V”字形码头,更是令人怦然心动——碧蓝的大海上,几座颜色不同的半潜平台稳稳矗立,那是中集来福士的两大拳头产品“蓝鲸”和“GM4-D”系列。 “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

凭海临风听潮涌 | 科技创新的“山东范儿”

7月,浪潮集团发布了工业互联操作系统、浪潮供应链金融平台、“元宇宙虚拟厅”、KaiwuDB、数据要素服务平台、城市大脑4.0等新产品和新模式;8月,“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中国重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召开,多款纯电新能源产品、氢能源产品、...

凭海临风听潮涌 | 国家安全从铭记历史开始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等重要考古成果在列。 在威海湾,考古队陆续发现了定远、靖远和来远三舰的相关文物。打捞上来的文物,令人忍不住泪目。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在尘封100多...

凭海临风听潮涌 | 蓬莱:一座千年城池的回望与前行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登上蓬莱阁主阁,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回顾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的历史。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

回望高山踏歌行 | 跨时代“中国好例”

厉月钦每天都会到葡萄山上转一圈,他的身份已经从厉家寨第四任村党支部书记变成了护林员。虽然已80岁高龄,但厉月钦依然身形矫健。葡萄山,曾因大量圆形巨石裸露形似葡萄而得名,不过今天的葡萄山满目葱翠,早已看不出葡萄的形状。山下,是厉月钦的樱桃园和...

回望高山踏歌行 | 乡村好日子的沂蒙样板

2023年7月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的71位书记,来到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共话乡村振兴。 美丽的西墙峪村,获得了广泛关注。西墙峪村的党支...

回望高山踏歌行 | 科技合伙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农科院,考察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强化改革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研发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为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提...

回望高山踏歌行 | 沂蒙精神引领红色物流之都

晚上9点,一列长度超过17米、体积约145立方米的“福田戴姆勒”重型卡车在夜色中从临沂出发,驶入京沪高速。这辆满载快递货物的卡车越枣庄,过徐州,而后换道京台高速一路向南,最终在凌晨2点之后到达安徽蚌埠…… 在有“红色物流之都”之称的山东临沂...

院里闲坐话昌荣 | 在济南入党七年后……

2023年10月26日,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欢迎新员工入职的大会上,公司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仓储物流中心主任张海燕以《榜样的力量》为题为大家授课。她讲到了扎根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讲到了乡村振兴的领路人高淑贞,也再一次讲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十...

院里闲坐话昌荣 | 小社区里的大幸福

初冬的上午,在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幸福街的茶馆里,居民们三五人围坐一桌,喝茶聊天,欢笑声不断。“这里环境好、茶好,老人在这里可以免费喝茶,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天,我们都喜欢来这个茶馆。”76岁老人李清华说。据茶馆负责人刘霞介绍,...

院里闲坐话昌荣 | 三涧溪的“振兴密码”

我们刚到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就有人在询问滑雪场怎么走。滑雪场是村里今年新上的产业项目,12月1日正式营业。这只是村里众多产业中的一项,如今的三涧溪在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的带领下,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自2018年6月习近平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