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之声 | 习近平: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
本刊特载 | 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以历史主动精神,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总结自身历史经验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十分重视运用正确的方法总结经验。毛泽东同志说过,“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强调在总结经验时,“不能够罗列很多事情,而是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六、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
百年红色精神礼赞 | 铁人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1960年4月,东北松辽平原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房东赵大娘挎着干粮篮子来到位于萨尔图区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场,看着身裹老羊皮袄、头枕钻头,因连日劳累工作而睡在泥浆槽旁的王进喜动情地说:“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铁人王进喜是彪炳史册的石油功...
百年红色精神礼赞 | 让壮美信念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 拉萨河畔,一座高大纪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着“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这座有形的丰碑背后,是无形的精神丰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60多年前,十几万名各族筑路军...
伟人风采 | 青年毛泽东这样确立信仰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伟人毛泽东一生的追求。那么,应该以怎样的理论为指导,走怎样的道路实现这一目标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十月革命...
战斗者的心声 | 朱德:太行春感 浅 析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注:这首诗是朱德1939年春在山西省潞城县北村时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形象生...
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 延安文艺座谈会若干史实辨析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3次会议,约50人发言,大家围绕文艺工作与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求同存异,最后普遍接受“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会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
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 《讲话》精神指引山西根据地文艺展新风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纲领发表后,山西各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逐步统一认识,明确了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纷纷走向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政权、新生活...
大众论语 |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山西运城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运城红色文化的主要形态 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其主要呈现形态是: ...
一代风流 | 张连印将军:植树造林,为家乡打造“金山银山” 张连印,山西省左云县人,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他从军报国近40年,退休后心怀组织培养之恩、深念乡亲养育之情,毅然舍弃惬意城市生活回到左云,咬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青山不放松,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植树造林,...
血肉长城 | 太行山:抗日英烈碑铭记的不朽忠魂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下,在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当地民众与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争取抗战胜利作...
脱贫攻坚备忘录 | 雷茂端:旱塬槐米香 又到槐米采收时,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槐米基地清香四溢。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的乡亲们起早贪黑采槐米,汗水掩不住发自心底的喜悦。 三路里镇地处黄土高原,是被称作“旱塬”的极干旱地带,不具备灌溉条件,却宜于种植槐树。国槐的花蕾——槐米,是用途广泛...
画说建党百年 |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60年起,油画家潘世勋多次深入西藏地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