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21年第4期

财经

财经2021年第4期

半月刊 商业财经

简介

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

目录

卷首语 | 坚持以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从1990年12月沪深交易所相继创立算起,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走过了30年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以市场配置资源的一项重

大事记 | 资本市场30年大事记

1990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6月,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开业。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孔雀厅鸣

封面文章 | 鼎新而立

三十而立。倏忽之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处而立之年。时光回溯至30年前。1990年6月,在海外访问的朱镕基向全世界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年内开业。这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式鸣锣敲钟定下了时间点。同年12月1日

封面文章 | 现场对话实录

刻骨铭心的改革往事王波明:资本市场这30年真是不容易,我们这些老朋友30年前共同努力,今天汇聚在一起,来讨论这30年的发展。有请每个人讲一下在这30年中,比较刻骨铭心的事情。屠光绍:早期我和联办(全称

风云人物 | 高西庆:注册制让中国资本市场走上正轨

注册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图/视觉中国1988年,36岁的华尔街律师高西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王波明从纽约回到北京,他们回国的目标是筹建中国的股票交易所。作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

风云人物 | 蔡洪平: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风云

蔡洪平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各项制度尚不完善,中国香港证券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进行融资,进而实现规范发展、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自1992年起,在高层的推动下,中国内地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证券市场,

风云人物 | “杨百万”:从债市转战股市

买卖国库券赚了钱的“杨百万”,后成为上海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图/新华时势造英雄。30年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造就了许许多多时代的弄潮儿。杨百万就是其中之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A股市场的

风云人物 | 李迅雷: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道阻且长

李迅雷中国证券市场上有那么几位经济学家,他们每次发表的观点都备受市场关注。他们是业内最受尊重的行业研究人员。李迅雷便是其中之一。1989年,李迅雷在读研期间就开始从事国内证券市场研究,随后就职于上海财

风云人物 | 张云东:防范上市公司造假应施以重典

张云东张云东于2000年至2012年担任深圳证监局局长,曾带领团队书写资本市场里的很多“第一次”:查处三九医药巨额资金占用案,打响全国“清欠”第一枪 查处全国第一起刑事问责的市场操纵大案——中科创业股

机构崛起 | 券商征途:从混战到转型

上海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年,其口号为“万国证券,证券王国”。20世纪80年代末,在金融改革派、海归人士、地方政府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中国资本市场由此起步。以沪深交易所成立为起点,中

公司扩容 | 公司上市:从数量增长到结构优化

2007年,各地的证券交易厅经常坐满股民。“炒股”,是这一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图/IC自1990年沪深交易所鸣锣开业起,两市上市公司不足10家,历经三十载发展,至2021年2月19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公司扩容 | 爱尔眼科:3000亿市值之路

虽然体量足够大,但在陈邦眼中,爱尔眼科还不够强。图/中新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之一,爱尔眼科(300015.SZ)是毫无争议的白马股。自2009年上市以来,爱尔眼科的净利润从0.9亿元到201

公司扩容 | 致敬“中国证券市场30年30人”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等在1990年陆续开业,奠定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于今已经30周年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坎坷,坚忍不拔的成长,已经成为推动中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