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 2025年第2期书屋絮语 “我和钟先生相识,源于创办《问红》杂志,我在冯其庸先生鼓励下,正值俞平伯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首期便由谷林先生赐稿,谷林先生认识钟先生,于1996年即有书信往来。”这是张建智的一段回忆。2024年底,由其
书屋讲坛 | 此生重要驿站 一1947年至1950年,我在广州南海中学念高中。广州为什么会有个南海中学?广州西边原属南海县,东边属番禺县。直到民国成立,各自的县政府才分别迁至佛山和新造镇,广州市政厅则迟至1921年才成立。番禺学
书屋讲坛 | 那一年,我当了袁伟时老师的编外学生 2016年10月,我有幸被推荐参加了财新公益基金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主办的“卓越记者驻校计划”项目(下称“驻校项目”),成为一名“驻校记者”,在中山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之所以被这个项目
学界新论 | “忍仙圆成” 一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是湖南茶陵人,出生于耕读世家。他六岁时,父母先后亡故,得乡绅黄勿仁资助入私塾读书,后考入茶陵县立高小,改名为谭绍书。1919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改名为谭云山。
学界新论 | 吴宓初上珞珈山 一1946年7月至10月,武汉大学的师生在复校委员会的领导下,陆续通过空中、陆路或水路返回武汉。其间,吴宓也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来到珞珈山执教。吴宓在清华大学工作多年,当年他有筹建国学院和聘请“四大
红色记忆 | 周鲠生的字号 周鲠生(1889—1971),原名周览,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外交史家,被誉为“中国国际法之父”。关于周鲠生的字号,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武汉大学法学院门前有一座2005年落成的周鲠
人物春秋 | 难忘诗人外交家朔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迎来了一个文艺复兴的春天,鲜花重又绚丽绽放,文艺作品一时喷涌。其中诗歌创作尤为引人注目,处处传诵,放歌神州。彼时那种群情欢跃、生机勃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当时《人民日报》登载的诗作,
人物春秋 | 冯友兰没有自译《中国哲学简史》 《新华文摘》2024年第十八期转载赵丽宏《阅读的美好境界》(原载2024年7月31日《人民政协报》十二版),文中说到“第十本书,我想推荐一本与哲学有关的书。但有两本书放在我的面前,令我犹豫不定。一本是
人物春秋 | 钱锺书、陈友琴:绝配“姓名对” 《萍踪偶记》的作者陈友琴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已故学者中享年最长者,他的名字适与钱锺书成为对仗,其来历可以掌故视之。陈友琴(1902—1996)是著名的古代文学专家。1953年,陈友琴奉调就
人物春秋 | 忆昔琼瑶还乡时 2024年,琼瑶有三件喜事在首都北京大办:八十万字封笔之作《梅花英雄梦》出版中文简体版;六十册《琼瑶全集》出版;“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展出。据说这次展览是中国现代文学
人物春秋 | 比翼从终化杜鹃 打开电脑,翻找一篇旧文,旧文未得,却偶见《吾师陈远明先生诗稿》,颇感惊喜。前不久听她孙万来仪说,想整理她的诗文,我嘱咐整理好了一定要给我看看,那时没能想起这几首诗。大概是时杰老叔辞世前,从他那里抄来的
人物春秋 | 伍开元二三事 常想起多年未通音讯的老友伍开元,在网上一搜,也找不到任何消息。辗转找来伍开元女儿小朱的电话,才知他六年前就去世了。人生要留下点什么很不容易,可伍开元还是留下了一些行走印迹的。作为记者,他获过不少奖,其
灯下随笔 | 祁兆熙游美日记 祁兆熙是晚清上海县人,曾护送幼童赴美留学,并留下了一部《游美洲日记》。发轫于1872年的中国幼童赴美留学之举,至1875年,一共出去四批,每批三十人,总计一百二十名。在祁兆熙游美日记中,记载着他从清同
灯下随笔 | 左宗棠为何言不由衷 同治三年(1864)秋,左宗棠与曾国藩闹翻后,不仅断了交往,而且常骂对方,仿佛不共戴天。数年后,左宗棠却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在表彰刘松山的奏折夹片里,大赞曾国藩“知人之明,谋国之忠”,结果不仅
书屋品茗 | 湖南出版大编辑 《湖南出版大编辑》前言说,大编辑是顺大势、传大道、出大书、成大爱的编辑。本书是与《湖南出版五先生》配套的一本书,与前一本相比较,这一本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就是人物多,有十九名大编辑,在历史图像上有更多
书屋品茗 | 劳承万哲学美学的“三元结构” 2024年是劳承万先生的鲐背之年,也是先生从事教学科研七十周年。于我而言,这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需要礼敬的事情。第一次和先生见面,是1992年在全国农展馆附近召开的美学会上,这成为我的人生和学术研究的重要
书屋品茗 | 一位“庄周”学者的康有为研究 单演义先生的治学生涯可以清晰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专治庄学,著有《庄子天下篇荟释》《庄子通论》《大学语文》等;新中国成立后改治鲁学,著有《鲁迅讲学在西安》《鲁迅与瞿秋白》《鲁迅与郭沫若》,
书屋品茗 | 在痴恋旧时月色中坚守文化情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香港文化界首推“香江三绝”:饶宗颐的国学研究、金庸的武侠小说、董桥的散文创作。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董桥散文在内地拥有现象级的声名,彼时各种选本纷至沓来,比如著名海派评论家
书屋品茗 | 读《延安典故》,有所思 一用文学表现延安时代,从延安时代已经开始。“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延安时代的许多作品照亮了前行的路,已成为不朽的经典。《延安典故》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又是“我心写我口”的文学书写,是在感恩与
书屋品茗 | 写在书边的边上 老舍的另一面陶亢德在《陶庵回想录》(中华书局2022年版)里对老舍其人的记述,让我们认识了老舍的另一面。不过陶亢德的话只是孤证,也许有失公允,必须有另外的印证才行。最近正好在读徐訏的《念人忆事》,里面
说长论短 | 闲扯诗人与诗歌 艾青坐在对面长沙发上,前额宽阔的硕大脑袋懒洋洋地仰靠着椅背,目光投向天花板,他旁边挨坐着诗人徐刚。我隔着茶几,恭恭敬敬端坐在旁边的单人椅上,开始采访:“艾青同志,我从初中时就喜欢您的诗……”艾青立马打
说长论短 | “集句”也有佳作 索居无俚,忧心如淡。借酒浇愁,牵萝补屋。奈何新亭之泣宛矣,山枢之吟,写示知交,或当破涕。壬申春暮,简庵自记。近一个世纪之前,1932年的晚春时节,江西人王易在南京,将当年写好的十四首词作整理一遍,写下
说长论短 | 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在苏东坡的诗文中,茶出现的频率极高,共有八十多处。他大概是在杭州通判任上喜欢上茶的,那时,他三十四岁,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成为一位茶痴。因反对新法,经历了一场构陷后,苏东坡深感京城官场险恶,于是自请
说长论短 | 宋徽宗的才与殇 一提起宋徽宗赵佶,不免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同样才华出众,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的被帝位耽误了的艺术天分,令人唏嘘不已。清代郭麐曾以《南唐杂咏》写下对李煜的评价,亦可用以评徽宗:“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
域外传真 | 并非历史小说的史诗性佳作 最早知道法兰西第一帝国赫赫有名的拿破仑一世,是在年少时看的一部名为《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法国电影里。电影讲述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指挥法军在小城奥斯特里茨与为数众多的俄奥联军作战,取得世界军事史上有名
域外传真 | 带着偏见看世界 从郑和下西洋到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对海洋、对自己版图之外的地区充满着好奇和憧憬。在迈向未知的世界的过程中,西方许多殖民者、传教士、商人等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探索世界或远洋航行的所见所闻。其中的主角自然以西
史海钩沉 | 目加田诚的北平书事 近读《目加田诚北平日记》,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平文化生态,有了更多了解。虽经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读来还是倍感亲切。1933年10月20日,目加田诚受日本九州大学委派抵达北平留学,研究课题是“清末时
史海钩沉 | 中国传统农学的近代化转型之路 一大航海时代以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将商业贸易网络延伸到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明清时期,随着包括农学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不断传入,中国
来稿摘登 | 汉代的农作物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农民种植的谷物中就已经包括了春小麦和冬小麦、大豆和小豆等。此时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油料作物,与新出现的芝麻和白苏同属一类。在东汉时期成书的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中,麦有八个品种,禾
来稿摘登 | 周敦颐研究的集大成贡献 杨金生教授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宋周濂溪全编》(以下简称《全编》)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敦颐学术思想研究规模最大的文献集成,这是毫无疑义的。《全编》比十五年前影印出版的《周濂溪先生实录》(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