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2022年第1期

鸭绿江

鸭绿江2022年第1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1946年12月,《东北文艺》,即《鸭绿江》的前身诞生。《东北文艺》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这些作者中的很多人都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周立波、赵树理、肖军、舒群、白朗、刘白羽、宋之的、戈宝权等。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文艺》先后更名为《文学丛刊》、《文学月刊》、《处女地》、《文艺红旗》。许多50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诗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文革结束后,刊物重新命名为《鸭绿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

目录

公告 | 2020—2021年度《鸭绿江》文学奖获奖名单

2020—2021 年度《鸭绿江》文学奖获奖名单年度特别奖话剧文学剧本《北上》 津子围 李景阳年度最佳小说家牛健哲年度最佳小说短篇小说《哈布特格与公牛角》 梁鼐短篇小说《白事会》 狄青年度最佳散文《小

小说 | 浮桥(短篇)

一声惊雷过后,大雨倾盆而至。孟东野坐在阁楼书房的电脑桌前,看到窗外的露台瞬间成了汪洋,而泛白宽大的电脑屏幕上,几个汉字也似乎在“水面”上摇曳,像露台上那些在风雨中摇摆的花草。他已经坐了一个下午,一个小

小说 | 晚点(短篇)

沈岩记得,这是今年的第十次出差,第五次晚点,而且这次一晚就是四个小时。听到广播里航班晚点的信息后,他去了机场的书店,绕过那一堆成功学畅销书,买了一本文学杂志。文学杂志是这时代的古董,放在货架上少有人问

小说 | 嫩兵(短篇)

1华兵伏在卧室床前的书桌上,忐忑不安地写完给同学袁达娃的信,刚收拾好躺下准备熄灯睡觉,父亲就推门进来了。华兵急忙坐起来,父亲伸出右手,用宽大的手掌往下压了压,示意他继续躺着。这是部队首长对属下常用的一

散文 | 割裂水

一根芦苇很单薄,一片芦苇略带仓皇,一大片汪洋般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便有了弥漫的野气,营造出大荒的感觉。那里面可以隐藏千军万马,也可以有蚂蚱、野鸭、鸟雀、怪鱼长居于此。不,它们本身就是千军万马,临水备战,

散文 | 消失的年糕和豆腐

出生与成长在辽西努鲁儿虎山深处的我经常吃两样东西:年糕和豆腐。以1984年我离开我的小山村郝家沟走进城市为分界,我吃年糕、吃豆腐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这两种食物的制作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散文 | 摆渡人

著名作家李云德(1929—)的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不仅有成千上万的中国读者,当年还被翻译成日文出版发行。小说《沸腾的群山》的日文译者有两位:一位是岛田政雄(1912—2004),一位是实藤惠秀(18

散文 | 脚手架

穿行于高楼林立的都市,到处可见耸入云端的脚手架,我偶尔会想起我的父亲。可他不在脚手架上,他已汇入脚手架上空的一朵朵白云,在俯瞰这个世界,也看着行走的我。60多年前,在国庆十周年前夕,辽宁工业展览馆即将

散文 | 四爷的女人

四爷的先祖是旗人,满族正黄旗,住大兴,原姓氏他叫不清楚,汉化后改姓赵,依然是满族。据他说,大兴在清代是皇室狩猎场或马场,祖上是派驻大兴的皇室一族。四爷的女人,同学都叫她四嫂,河北人。2013年3月16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惊逃(短篇小说·外一篇)

1小鲪终于盼来了春天,盼来了到岸边觅食的季节。憧憬着浅水区的美食,享受迁徙途中波流的抚摸,小鲪激动万分。小鲪是一尾还没见过世面的小“刺毛”。在人类的语境里,鲪族被称为“黑鱼”,学名“黑鲪”,“刺毛”是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冰海(散文·外一篇)

不知你是否体会到,对故乡的眷恋是有记忆符号的,而且能随着季节的更替不断变换。譬如我,春天,最难忘的是家乡近岸的头茬美味小海鲜 夏季,是清凉的海水和光滑的卵石滩 秋天,是穿梭于钓场抛线撒网的渔船 而到了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风船和渔民号子(散文)

风船和渔民号子是遥远并闪光的记忆。20世纪60年代的天空晴朗、透彻。我常常孤独地趴在洁净的鹅卵石海滩上,无聊地盯向远方的海天交界线发呆。天边忽然升起的桅杆能引来一阵欣喜和疑惑,心里知道要开来一艘风船。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闯海人(组诗)

年月日总有一些散淡的时光像枝头的树叶,翻来覆去直到挨过最后一个飘摇的日子雪花般奔赴泥土落叶坠地,细腻的枪声来自夜晚硕大的枪口流水告诉我昨日和今天从未割裂好似汪洋里的岛屿无法说出究竟是谁占据着谁夕阳用余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把风浪藏进怀里(组诗)

唱起号子当所有的语言都汇聚成一声“哟号——嗨哟——”亲爱的我身边的风浪立即藏到了我的怀里像羞赧的你一样大海太大了风声太大了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兄弟们的唱和一浪盖过一浪请原谅,亲爱的这时,我好像忘记了你海

大连长海作品小辑 | 读读海的音符(组诗)

说起号子浪花里扯出的一声怒吼长得足以安排一个渔者的一生它总是在播种一种原始的符号朴素的嗓音里能撑起沧桑的脊背它以一副剑胆行走在天海之间无数次收割着惊涛骇浪一垄又一垄扬一把粗犷,收一竿悠扬喜怒哀乐总被传

书页折痕 | 那些中魔的人

《饥饿艺术家》:饥饿艺术家读卡夫卡小说给人的最大震撼是,他笔下的人物都在跟某种外在于自己的力量较量、抗争,最后又都无不归于失败或者失意。中魔,在这里意味着,那些人物几乎身不由己地走向了存在的反面,自己

诗歌 | 万物如此美好(组诗)

南山有雪大雪纷飞林子里传来一声枝条被压断的脆响我往碗里添茶火炉上的水就要开了万物如此美好明月照临风行水上——万物如此美好因为有人在,有人说出如果,没有人在没有人赞美美好为何物?纵使星光依旧照临草木依旧

诗歌 | 西岭笔记( 组诗)

昔日身影消失在灯火的藩篱围绕青春芳草和花瓣在一壶酒与杯盏之间杜鹃有婉转的低声部从浣花溪的流水中且行且语有些山盟海誓只是为止步作序劳燕分飞中,谁一个回眸凌厉出葬花人的沉默浮云欲言又止,总会把灯火阑珊当成

诗歌 | 喂养火焰(组诗)

老场坊1933紧闭的铁门,环形舞台突然失踪的甬道,老式打字机的倾吐。在被捂紧的高音区里下降,失陷,凸凹,崎岖,畅通总是存在的。貌似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得到绝望的拯救博尔赫斯、卡夫卡、伯格曼旁逸斜出,给蚁

诗歌 | 如此甚好(组诗)

周末我想写首诗大多数人试着放松,让生活从严肃变成不严肃周末,我只想写一首诗,找来纸笔我想等窗外那些扛着命运奔走的行人变成一个消逝的点之后就开始写诗我告诉我自己当州城的高大建筑矮下身子与地平线齐平一块石

诗歌课 | 众多蓝(组诗)

沐雨之秋今天,那么多善变的云赶来打场它们不想注释虚空的意义它们只采摘蓝月亮和果实今天雨点儿落在金属瓦楞板顶棚拟声词如雨水急促,壮大声势走廊里感应灯像警觉的猫眼忽明忽暗:雨水的节奏裹紧了光的内核不是所有

诗歌课 | 在金属打磨的纹路里

《众多蓝》这组诗取材于工业空间和绘画空间的错位与互补,交织了对后现代主题的探索、尝试——艺术与异化之间的艰难转换和尴尬共存。因为其难度大,缺少可借鉴的经典文本,诗人的探索才更可贵、更艰辛。也叫《众多蓝

理论 | 历史情境重建的当下立场

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当代文学逐渐历史化、经典化的今天,重新审视“革命历史小说”和“军旅文学”这样的文学概念时,应该更多一分历史的同情与理性的客观。诚然这些概念的生成裹挟了一些逐渐为时代摒弃的泥沙,但不

文人遗札赏读 | 读郭沫若手札

郭沫若与龙榆生的手札,书卷气扑面而来。这通手札作于20世纪50年代,书法精良,内容浮现着郭沫若的思想。手札文辞,复原了郭沫若与龙榆生手札往来的因由,龙榆生寄呈郭沫若三首格律诗,郭沫若读后,觉得龙榆生诗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