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当我们谈论“编程终结”的时候 今年初,前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谷歌工程总监Matt Welsh在《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编程的终结:经典计算机领域正迎来剧变》的文章,一经传播,就引发了广泛热议。Matt Wels
对话 | 计算思维教育的多元理解 计算思维教育的概念之辨魏宁:张教授您好,近年来,计算思维已经逐渐被国内外教育界同仁接受与认可,成为面向未来的学生必备素养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专栏 | 比尔·盖茨笔记:AI时代已经开始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大神。他是美国著名资本家、投资者、软件工程师、慈善家。日前,比尔·盖茨在盖茨笔记(Gates Note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工智能时代
专栏 | 不应忘却的中国计算机往事 在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当讲述计算机发展史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更像是一部西方国家的计算机发展史,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却鲜有介绍。在现实中,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的大部分部件至今仍完好地保存
专栏 | 情感计算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似乎一直在想着如何模仿人,让机器更“像”人。目前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做到外形和动作都很像人,在对话上也能尽可能地接近真人,但是人们还是能够一眼分辨出这是不是真人。除了外形酷似下的表情
课标探索 | 从一个思想实验看计算思维运用的必要性问题 摘要:思想实验中的问题和矛盾,可能成为一种能显现人的思维方式的特殊工具。本文设计了名为“褪色的计算思维”的思想实验,基于此思想实验,提出当采用某种算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必然运用到计算思维。同时本文提
课标探索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探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日益成熟,我们必然要把目光转向如何从内“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从外“启动”学生的实践行为,即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建构自己的素养体系。本期热点解码我们分别通过
课标探索 | 基于物联网项目的深度学习探索 摘要:本文借助“搭建智能浇花小型物联系统”项目,从项目背景及目标、项目设计流程、项目设计与实施、项目成果展示、项目评价六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四学段7~9年级“物联网
教研视点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支架设计策略 摘要:在项目化学习中,学习支架作为学生开展高质量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能有效帮助他们跨越知识断层,加深对领域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学习支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主题探讨
教研视点 | 融入设计思维和跨学科理念的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践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提升学生智能素养的重要抓手,但现有课程存在偏重编程教学、缺乏真实情境等问题。因此,作者引入设计思维方法,融合跨学科的学习理念支持,并以智能硬件开发项目为
教研视点 | 大概念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存在的课程目标浅显化、课程内容碎片化、课程评价片面化等问题,提出大概念有利于提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增强课程内容的结构性、强化学习结果的迁移性,并总结了大概念视域下
课程教学 | 《探秘人工神经网络》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一词是对人脑结构的比喻,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人工神经元,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按一定的层次结构连接起来就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搭建人工神经网络之后,还需要进行训练,调整各特征向量的权
课程教学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摘要: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提炼问题情境—确定项目目标—研讨制订方案—分步实施项目—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总结评价”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生成。根据此过程,作者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
课程教学 | 信息技术项目式实验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入手,基于初中信息科技第5册第一单元《了解机器人的感官》中的章节知识,以“智能盲人伴侣—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解决探障准确性的探究实验”为例,详细阐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课堂
课程教学 | 小学高段信息科技教学中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以小学高段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笔记本的载体设计,研究了信息科技三维目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教师“巧用评价”“活用示范”,学生“善用事例”“调用反思”“妙用合
课程教学 |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信息意识培养的“四化”策略 摘要:在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中,信息意识培养是教学研究中比较空白的领域,也是课堂落实的难点所在。本文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信息意识培养的难点进行了剖析,以省编2020版六年级上册《数据安全》一课为例
课程教学 |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作者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体验、理解、创造三个层级,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工智能表象后面蕴含的基本原理,提升利用人工智能应用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探索
学科融合 | 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视角下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视角,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二课《颐和园》为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建立文化自信。关键词:文化自信;颐
学科融合 | 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跨学科教学基于问题或项目展开,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提出,面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双重取向,对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需从教学设计层面规划,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学科
学科融合 | 跨学科主题活动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新途径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的建议,设计了落实劳动教育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明确,在开展具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需要综合考虑学习主题
学科融合 | TPACK理论下生物模拟实验的信息化思考 摘要:本文以TPACK理论为基础,以生物学模拟实验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如何通过TPACK理论构建生物模拟实验信息化的行动模型,并进行了实践反思,为解决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信息化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
学科融合 | 混合学习空间:“三段六模块”双线融合教学模式构建实践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空间从传统的物理教室向物理与虚拟混合、线下与线上融合转变。混合学习空间的网络化、智能化、交互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必将引发教育教学的重大转型。本文结合区域信息化教学实践,
学科融合 | 基于数字化设备的跨学科教育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设备在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化设备对跨学科教育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数字化设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作者认为,数字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可以改善跨学科
技术应用 | 接口测试:应用稳定和安全的护航者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应用和移动端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开始依赖Web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的整合,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接口测试和接
技术应用 | 借助Gradio制作AI体验活动的教学课件 摘要:Gradio是一个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或者数据科学算法演示的开源库,数行代码即可搭建出一个Web交互界面。本文从教师搭建用于学生体验AI活动的教学课件这一需求出发,介绍了Gradio的安装和基本语法
技术应用 | 打造私人语音小助手:“看见”你的声音 摘要:本项目以智能家居语音交互为主题,带领学生制作能“听”会“说”、能“听”会“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项目共分四个阶段:音频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型训练、模型转换、模型部署。学生先利用pyaudio库采集
技术应用 | 基于网站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开发 摘要:作者使用HTML、PHP、JavaScript三种语言设计了一个网站,希望通过该网站实现快速练习、历年真题、面试题目、题目检索、资料包这五大功能,进而能够帮助用户顺利通过各类考试。关键词:动态网
理论研讨 |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摘要:如何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助推学校的发展,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提出,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应重基础、强应用,再次,应在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及智慧化多元评价等
高教专区 | 一种手指静脉识别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作者设计开发了一种手指静脉识别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自主研发采集系统进行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基于Matlab开发环境实现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任务。平台的实验项目融合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
高教专区 | 智能时代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作者从师范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当前课程内容体系特征、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现状三个维度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做了系统考察,发现目前课程建设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和当前教育人工智
高教专区 | 基于PDCA循环的智慧校园数据治理研究 摘要:当前,智慧校园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智慧校园数据治理工作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借鉴PDCA循环理论的合理成分,结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数据治理的实际情况,在时间维度上优化“计划—执行
高教专区 | 新时代开放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进行了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探讨了开放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难点、关键要素、架构设计等方面,并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分析展示其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及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开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