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5期

陕西教育·教学

陕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陕西教育·教学》(原为《陕西教育》)创刊29年来,一直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几年来,杂志以课改为重点,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宗旨,紧扣教育教学,释疑解惑,注重引导,加强专题研究,以其权威性、可读性、超前性赢得广泛赞誉。

目录

关注与引领 | 体验:为语文着上生命的色彩

体验是感知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体验是对主体性的唤醒,也是对主体能动性、独特性的培育。体验,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向思想的深处进发,向精神的高度攀爬,用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和状态,为语文着上

关注与引领 | 大美在民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因此,将优秀传统

关注与引领 | 灵动皮影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和决定,从国家层面为传统文化的新生搭建了平台,使我们对地域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了足够底气。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

关注与引领 | 神奇脸谱

宝鸡社火脸谱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将学校美术教学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有助于落实“三个课堂”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通过调查访问、馆校共育、探索实践、反思完善等环节,我们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培养

关注与引领 | 创玩地戏面具

在500多项贵州非遗文化名录当中,“安顺地戏”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戏曲内容弘扬忠君爱国、正义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而作为地戏表演最重要的道具——地戏面具,角色形象众多、设色艳丽、艺术风格独

关注与引领 | 五彩羌绣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羌族刺绣,以其特有的美术形态,已逐渐被认同为与苏绣、湘绣齐名的刺绣工艺,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2006年,宁强县开展抢救保护羌文化的工作,2008年又遇“5·12”地

关注与引领 | 巧手面花

陕西面花作为民俗文化,是黄河流域麦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一朵乡土色彩浓郁的奇葩,给人一种古朴感。面花艺术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以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和质朴的心境体现生活之美,它还

关注与引领 | 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跟着名著去旅行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西游记》整本书

课程与文化 | 依托传统文化拓展语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及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而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

课程与文化 | 迁移数学文化 实现学科育人

数学文化内涵深厚,不仅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精神、思想及历史文化等。其在涵养学生品格、升华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经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数学文化,充分挖掘

课程与文化 | 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益载体。为了让学生深度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程与文化 | 在语文校本课程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深化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打造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语文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应兼顾语文四个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2023年,

管理与创新 | 深化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023年秋季开学不久,按照单位调研工作常规,每名教研员要到基层包点学校听课,这次笔者听的是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课程教研工作者最想听的就是常态课,因为常态课暴露出来的问题才具有代表性,才

管理与创新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语文统编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展开教学,引导

教材与教法 |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作业设计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如果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全面化系统化的理论)视角,仅依靠日常经验及碎片化的思考,很难真正达到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知识是教育手段,不是教育目的,教育是通过知识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

教材与教法 | 用情感教学唤醒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

教材与教法 | 在数学中渗透文化 自体验中形成量感

量感是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其中,时间单位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不能直接通过触摸、测量等方式去感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量。因此,在“时间”的教学中,我们

教材与教法 | 丰富肢体语言 活跃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倡导以学生为课堂参与主体,使其能与同伴积极合作互助,乐于表达,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注意倾听,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

教材与教法 | 趣味教学,快乐识字

中国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常言说得好:“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提

教材与教法 |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索

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学生日常学习成效和检测教师课程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语文作业要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作业,以全面

教材与教法 |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识字素养的培育策略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贯穿义务教育始终。不同年段提出不同要求,由易到难,拾级而上。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并使其能正确读写,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

教材与教法 | 为高阶思维而教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为确保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在语文教

教材与教法 | 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积累方法探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通过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从而落实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习作是学生将所

素质与素养 |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艺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了解生态文明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所在。只有把生

素质与素养 | 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讨

问题解决是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首要前提。初三数学复习在教师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相较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力才是数学教师所重视的。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在

素质与素养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模型意识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模型意识有助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数学模型意识。只有让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理解知识

素质与素养 | 让幼儿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因而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对幼儿来说,实践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获得直接经验,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园活动中,实践

素质与素养 | “融+N”园本课程再建设的研究

“融+N”园本课程的再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我园不断完善和创新园本课程,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幼儿教育提供优质支持和指导。下面以“融+N”园本课程再建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一、“融+N”园本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