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5期

陕西教育·教学

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陕西教育·教学》(原为《陕西教育》)创刊29年来,一直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几年来,杂志以课改为重点,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宗旨,紧扣教育教学,释疑解惑,注重引导,加强专题研究,以其权威性、可读性、超前性赢得广泛赞誉。

目录

关注与引领 | 把握关键点,讲好关键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之所以“关键”,

关注与引领 | “减”与“加”的相互关系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指向的不仅仅是“减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指向“育人”,育符合国家意志、民族复兴、综合国力提升的有用之人。“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长期的、具

关注与引领 |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推动“作业革命”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宝鸡市教育局出台《关于推广应用国家级优秀

关注与引领 | “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评价改革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一系列减轻学生负担的举措与要求,旨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

关注与引领 | 以作业设计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后各学科

关注与引领 |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科研探索

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解决学校面临的新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师切身利益的需要。2021年“双减”政策出

关注与引领 | 依托环境·基于生活·生成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

课程与文化 | 小学教育仪式课程

小学教育仪式指教育活动中以典礼的形式,从目标、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通过教育仪式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影响、感化、熏陶,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了孩子的一切,教育仪式要从小学教育开始,给学

管理与创新 |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初中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提高并完善初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新初中教学管理策略。基于此,初中阶段的学校和教师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学管理创新

管理与创新 | 提升自我效能感 促进后进生转化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从认知方面转化,还要从学习情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转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效能,从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还要提升后进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

管理与创新 | 让班级文化之花绽放光彩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无声

管理与创新 | 春风化雨润心灵

&nbsp 一、学生情况介绍我们班的小张同学是一个聪明活泼有礼貌的学生。但孩子患有抽动症并伴随多动症,因此他的个人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经常在个人日常行为方面不能自控,而且脾气暴躁。在班级中的表现是:纪律

管理与创新 | 共建教研融合机制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科研是助推学校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大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最佳路径。基于此,学校紧紧围绕“研教、研学、研评、研己”四个目标维度,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活

教材与教法 | 言语活动与思维品质

阅读,是要将文字符号遮蔽下的作者的思维过程明朗化 表达,是用文字符号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化。阅读和表达都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往往是忽视思维的可视化教学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虚化了语言建

教材与教法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普遍运用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地为学生展示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教材与教法 | 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一个对感知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动地反映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本文主要探究

教材与教法 | 对学生语文学习困境的关注及思考

当前,育人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教师须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引领和技能训练的主要渠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

教材与教法 |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几个特点

提到教学语言,大家自然会想到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适当的语速,通顺的表达。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配以精美的课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顿丰盛的“课堂大餐”就足以让学生吃饱、吃好。如果教

教材与教法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进行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

教材与教法 | 用好“快乐读书吧” 促进有效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

教材与教法 |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迸发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的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教材与教法 | 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具体体现在课前电子教案备课、上课时用的PPT课件上,其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将教师从大量的书写中解

教材与教法 | 依标循序渐进 扶生拾级而上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不得不把文言文列为语文学习“三怕

素质与素养 | 美育的职能及实施方法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培养和提高人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懆,提高人的生活趣味,使人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美育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审美实践实现的,培养和提高

素质与素养 | 以文化人 感受数学的魅力

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是仅仅传授数学知识本身。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而不只是一种数学教材走近学生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受到数学

素质与素养 | 历史教学,跨越时空的体验

历史教学一直比较难,因为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称历史学习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体验。鉴于此,历史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便是“体验”。为了让学生在跨越时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更加认真地研究教学策

素质与素养 | 观其象,查之形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其中“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观察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美术课上的观察,主要

素质与素养 | 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阶段。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一、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当

素质与素养 | 以“媒”为媒 乐享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素质与素养 | 巧妙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巧妙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学语文”过渡到“用语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在游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