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2024年第5期

小说林

小说林2024年第5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哈尔滨市唯一的专门发表小说、散文的纯文学主流刊物。

目录

中篇小说 | 锦衣

1从冼马城一路下坡,快到周家堡子山下的时候,二哥再一次叮嘱我:“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自乱方寸,记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点了点头。二哥将摆弄了许久的那颗雪茄烟叼在嘴上,扭头看了看身后昏昏欲睡的高德昌

中篇小说 | 我们如何回到故乡

有人说,“80后”一代是中国最后一批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如果这句话成立,我恰好就是其中的一员。许多年里,我见过太多的人一面渴望离开故乡,一面却又眷恋着故乡。有人比我年长,有人与我同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篇小说 | 精神城堡的重建

在“思考”这种本能行为使人劳心费神的今天,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沁染生活的角角落落,当人们身陷消费与被消费的涡流无法抽身时,依然有人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并将此终极追问以文学艺术之名落于纸面。于是,作为读者

推荐 | 刘大厨和他的儿子

一1960年的春天,这年的春天来得很晚,所有的树木都没有见到绿色。刘全口起来觉得就是饿,昨晚他就吃了半个山芋。他很少有这种饿的感觉,因为他是全市餐饮业著名的厨子,被评为特级厨师,这在市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推荐 | 小说应该比现实生活更精彩

我创作的这部中篇小说整整写了一个多月,是我写作历史上时间最久的一次。我现在担任的是非遗工作,很多非遗人都是有名的大厨。其中我认识的一个大厨和我成了朋友,再吃别人的菜就觉得不如他做的好。他把炒菜当成了一

推荐 | 手艺人的良心与人性

李治邦是著名的“津味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一向以写底层人物、平民、手艺人的生活著称。这部中篇小说《刘大厨和他的儿子》,在坚持底层写作、专注平民生活、挖掘美好人性方面,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在刻画人物命

短篇小说 | 总有人想起你

一我正在家里看电视,老家将军寺村支书老汪叔打电话说:“我来城里了,你在哪里住?找不到你家了。”幸好以前回老家时加了微信,我赶紧给他发了个定位,随后又发了几个字:十三楼东户。二十分钟后,听到楼梯处有人在

短篇小说 | 街角

唐唐出生在上海,在她刚刚落地的时候,父亲便走了。从此便跟妈妈在上海滩的那条弄堂里生活。在她长到需要爸爸的时候,一天她问细姨,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的爸爸在哪儿?细姨当时听后,愣了一下解释说,你没

短篇小说 | 出林记

一林桦出生的时候,林康生正在巡山。这片山上是大片的松树林,松针密密实实地铺在地上,烂一层,铺一层,再一层,脚下松软,土地肥沃,一场雨后,总有蘑菇。小时候的林桦斜挎个勉强能装一把野花的小筐,瘦削的身子顶

短篇小说 | 脑袋里的蝉鸣

楼群悄悄地躲进傍晚的阴影里,蝉鸣如万箭齐发般射向乘凉的人群。蝉鸣并没影响韦曼对女儿小朵的关注,此刻她正趴在四楼窗口看着站在楼下小操场的小朵。傍晚时分的小操场像个棋盘,吃过晚饭的孩子如棋子般慢慢落入盘中

短篇小说 | 大舅的幸福生活

1除夕那天,大舅是在我家过的。中午的时候,家里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里面不乏熘肉丸子、软炸虾仁、拔丝山药等。我爸从酒柜里把两瓶高档白酒也拿了出来,看来今天他老人家是要跟我大干一场。这之后,就在全家的一片

微小说 | 得失

二秃子家在老街做纸扎生意,店门口总摆着两个花里胡哨的花圈。他爹带着个黑框眼镜,在店里昏暗的灯光下给糊好的童男童女描眉画眼。老街人道道多,红白事都很讲究,办起白事来比办红事还讲究。人死为大,不论家境如何

微小说 | 寻赏

唐大强收到银行卡扣房贷的短信时,微信蹦出初恋小娟的留言要借一万块钱,说她爸摔断了腿在医院急救。他怔了一会儿,把敲出的“我是月光族啊”逐字删除,找几个哥们儿凑够钱给她转了过去。一个月后,哥们儿管唐大强要

微小说 | 爷爷和牛

爷爷把地犁完,天也要黑了。爷爷抬头看了一眼天边的夕阳,牵着牛准备回家。我从地上站起来想骑牛,但从我看牛执拗的目光,爷爷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他只好蹲在地上,可我不想让他背,我只想骑牛。他很严厉地看着我,见

散文 | 小镇上的恰巴塔面包(外一篇)

我以前似乎看过一部外国电影。为什么说“似乎”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让我先讲述一下这部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我应该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这部电影。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非常安静、非常美丽的欧洲小镇,画面的远处好

史话 | 山阴道上骑驴者

一通往青藤书屋的路,是一条窄路。从鲁迅故居到青藤书屋大约一公里的路程,慢慢地走,开始还数着步数,将近一千步的时候,就数乱了。一条石板路,看起来长长的,如同延往历史深处,雨后路面有点湿滑,仿佛书屋主人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