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健康2023年第7期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2023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心理与健康》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清除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目录

专家论坛 | 驱散心理阴影

心理阴影与难治性抑郁症 临床有20%~30%抑郁症患者虽经两种或以上抗抑郁药物充分治疗仍然无效,被认为是难治性抑郁症。蔡妈妈已年过六旬还不辞辛苦带孙子,孙子带到5岁却不幸意外身亡,晴天霹雳使其难以承受,悲伤、痛苦万难排解,且与日俱增。儿子儿...

本期策划 | 为何我的悲伤难以启齿

期末考试临近,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备考。宿舍里,身旁的动静惊动了专心复习的小A,小A一看发现小B晕倒了,便和其他舍友急忙通知了辅导员并把小B送往了医务室。询问病史,才知道小B在中学时就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在家休学了几个月,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本期策划 | 如何跳出抑郁与手机成瘾的恶性循环?

小李是一名大一新生,因为高中学习任务繁重,父母从来不允许他玩手机。上大学后,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智能手机,于是他每天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手机上浏览社交媒体、打游戏和看视频,甚至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两三点。渐渐地,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大学活动,社交...

热点访谈 | 空巢青年的悲欢离合

据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当前国内城市单身独居青年的数量已上升到9000多万。其中“空巢青年”指的是生活在大城市,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这涉及一个社会群体和一种生活状态,狭义的“空巢青年”特指年龄介于20到35岁、离...

大咖谈“心疗” | 自然心理疗法:一种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

认识自然心理疗法 自然心理疗法,是由张向阳和吴桂英教授基于日本森田心理疗法,根据中国国情和我国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临床实践,逐步创立的一种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疗法。它的基本治疗思想是“顺其自然”,总结为24字方针:“忍受痛苦...

育儿与家庭 | 家庭破裂创伤该如何抚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再婚家庭和再婚家庭中青少年子女数量与日俱增,再婚家庭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再婚除了带来新的家庭关系,同时也对亲子关系形成了考验。而再婚后的亲子关系似乎成了很多重组家庭面临的最可怕的现实...

育儿与家庭 | 爱有尺度,孩子才有独立性

爱是伟大的,是崇高的,爱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恰当的爱,对孩子身心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极为重要。在爱巢中长大的孩子,更具有安全感,以及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孩子成长过程中...

心理诊室 | 妈妈,请相信我

若兰今年24岁,是个文静内向的姑娘,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若兰的母亲则是风风火火的性格,穿着打扮都非常亮眼,和衣着朴素的若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不可能是抑郁症 二人进入诊室,母亲就将若兰按在了椅子上,“说吧,为什么要...

心理诊室 | 焦虑高中生的复课心路

家辉主动请求妈妈给他联系心理咨询。六个月前家辉初中毕业,差两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普通高中读书,家辉觉得很没有脸面,感觉普通高中配不上自己;又觉得身边同学都是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失败者,内心看不上他们,觉得同学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无论在教室里...

心病防治 | 为什么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

22岁的小王一年前失恋后感觉心情低落,两周后心情有所好转,但感觉周围不真实,非常虚幻,如同做梦一般,别人说话听得不真切,做事也不真实;心情比较平淡,开心、难过的体验都没有,感觉自己就像僵尸、机器人,仅仅在机械地完成生活中的动作;记忆力减退,...

心病防治 | 怀孕了,还能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吗?

小帆,今年28岁,5年前确诊精神分裂症。治疗初期她非常抵触,总是担心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反复停药,导致病情一直不太稳定,三年间住了两次院。在医生的引导下,小帆终于能认识到自己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家属也特别支持,在规律药物治疗下,小帆一天...

心病防治 | 情绪低落未必都是抑郁症

小强是一名高二的中学生,自幼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脸上白白净净,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家教的大男孩。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一向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的小强开始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情绪低...

心病防治 | 粗心的米爸

提到“多动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首先想到的是小孩子格外好动,自我约束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困难;冲动、任性、易激惹等表现,殊不知多动症不仅仅出现在孩子身上,成年人也会得“多动症”。成人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名称为:成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心病防治 | 王大爷的胃病

前几天门诊接诊一位王大爷,最近1年总是感到胃部不适,他开始担心身体出问题了,认为自己肯定得了胃病,在北京各大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行胃镜等各项相关检查,除查出“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外,其他均无大碍。检查没多久,开始觉得心前区疼痛,又反复进行...

情绪与压力管理 | 你做过“鸵鸟”吗?

你是“鸵鸟”一族吗? 当你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是不是经常“先不管了,放一放再说”“时间还早,先处理其他的”“既然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已经没希望了,那就不必努力了”; 作业做不完了,那就不做了; 考试复习不完,那就“裸考”; 工作找不到...

情绪与压力管理 | 面对悲伤,该如何有效处理?

人生在世,是不能免除难过与悲伤的。 悲伤作为人类的一种天然情感,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时不时地发生。如心爱玩具的损坏,亲人的丧失,爱情的背叛,友情的流失,职场的失利,等等。如果这类情绪不是频繁发生,持续时间也不长,给人带来的痛苦体验强度...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对待失眠也应顺其自然

大年初六,我正在家享受自己难得的假期生活,很少联系的朋友小月打来了电话,她是替自己的弟弟来求助的。原来弟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睡不着,家人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弟弟的失眠没有任何缓解。所以,小月迫切希望我能帮忙看看弟弟到底是什么问题。 被失眠困扰的...

心理师园地 | 心理咨询中的“设置”

在日常生活中有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的是规则的重要性,这种规则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设置”。除了我们老生常谈的保密设置、避免双重关系设置之外,本篇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理咨询的其他设置,比如会面时间、会面时长、会面频率、会面地...

心理师园地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沉默作为社交情境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心理咨询中无法避免的时刻。在咨访关系中,不仅来访者会沉默,咨询师同样也会表现出沉默,许多人对沉默感到尴尬、害怕,并努力找些话题来化解,对沉默避之不及。但其实沉默有非常广泛的内涵,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无声...

心理师园地 | 寻找生命中的“锚”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情绪里,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甚至在情绪不好时在身上弄出许多深浅不一的伤痕,看起来触目惊心。 蓝天今年16岁,男生,染着一头黄色的短发,皮肤白皙、身材微胖,笑起来一脸天真稚嫩,静下来的时候却写满了世事沧桑,写满了生无可恋...

金色时光 | “老漂族”返乡再适应三要诀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到子女生活居住的城市,帮子女带孩子、照顾家庭,成为老年随迁居民,俗称“老漂族”。当孙儿们日渐长大,大多数“老漂族”还是倾向于“叶落归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安度晚年,这一部分人群又被称为返乡“老漂...

心身保健 | 控糖路上,心态调整很重要

小李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她自从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之后,每天都要进行多次血糖监测和注射胰岛素。她也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锻炼习惯。由于糖尿病的不可逆转性,小李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导致并发症,比如失明、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小李经常被这些...

心身保健 | 脑梗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是指大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通常由血栓阻塞一条或多条脑动脉所引起。这种情况导致局部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损坏大脑区域并破坏脑功能。一般情况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比较容易导致脑梗。临床表...

心身保健 | 不必谈“结”色变,也别不拘小“结”

老张今年55岁,最近做体检时发现肺部出现了结节状阴影。老张非常紧张,十分焦虑和不安。他开始担心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会不会是恶性肿瘤。他想到了很多消极的事情,比如可能要接受手术治疗、可能需要长期吃药等,这些想法让他更加紧张和不安,饭也吃不下,...

心身保健 | “肚子疼、拉肚子”病根不只在“肠”?

小王走进诊室对我说:“大夫,这大半年,我总是肚子疼、拉肚子,能做的化验检查都做了,还是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而且动不动就肚子疼,特别影响工作生活,这毛病也让我自己非常痛苦,在旁人看来老是拉肚子也十分糗。” 小王常常因腹痛、腹泻就诊,反复抽血化...

心身保健 | 控制血压,先减“心压”

小刚是一位年轻的白领,他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生活节奏紧张,同时也很少有时间锻炼,体重属于超重。最近,他去医院做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压较高,并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诊断,小刚感到很沮丧,但同时也开...

心理传播工作室 |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害羞?

害羞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它通常在人们面对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社交场合时出现。你是否有过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言、面对陌生人紧张或者出现脸红的情况呢?这些都是害羞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人会害羞呢?让我们来看看它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是什么。 害...

心理传播工作室 | 心理学教你如何不信谣、不传谣

在电影《保你平安》中有一句台词:“当你张嘴说一个女人是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她都已经是了。” 电影中所说的这种恶意造谣的现象,在如今互联网极为普及和发达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例如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某大学生对女同学恶意P图造谣,而被学...

校园心理 | 动态绘画,让心事“发声”

从中学生生活到大学生活的变化会让高职新生受到来自于学习、人际及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及压力,而与此同时,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身心发展不平衡,本身就面临一系列心理成长挑战,因此,面对主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新生对学校的适应状况对其未来大学生活乃...

校园心理 | 我“讨厌”爸爸,却为何又像他

“每次我想和爸爸聊什么,他总是把他的思想观点强加于我。” “我喜欢学历史,但爸爸说历史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强制我选物理科。我曾试图含蓄地表达我的意思,但爸爸还是强硬地灌输他的观点。周末我终于忍不住了,和他大吵了一架。” 来访者小嫣自述她的爸...

校园心理 | “心”“语”融合,润物无声

中职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因为成绩不好被分流出来,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之中,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的也占一定比例。对比一般中学生来说,中职生的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由于成绩不好,从小到大可能长期...

青春心语 | 复读焦虑,怎么办?

当时做出“复读”决定时,小彤(化名)是有信心并对复读生活充满规划和希望的。小彤认为自己在高三时荒废了时光,复读再战高考自己的状态一定能更好,成绩和名次一定会有大提升。刚进入复读时,小彤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上,减少了社交,认为复读“没必要也不配...

社会心理服务资讯 | 扎实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关工委围绕加强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主题,按照“依托专业机构、集中专业力量、运用专业手段、开展专业服务”工作思路,通过整合区内以瑞阳心语为“领头雁”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力量,大力推进完成中国新一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测...

心理与生活 | 你的记忆也会“说谎”吗?

人们会对自己的记忆坚信不疑,认为记忆就像一卷心理录像带,忠实地复制了过往事件。然而,人们关于复杂事件的记忆基本上是一个重构过程。 人脑平均能存储100万亿比特的信息,管理如此大批量的信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回忆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信息是为了便...

心理与生活 | 藏在坏表情背后的旧伤痕

她和他一前一后地走进这家心理诊所。看到有人进来,心理咨询师笑着示意他们坐下:“请问你们俩,是谁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呢?” 他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她先开口了:“他对外人都是和和气气的,脸上带笑,在家却整天摆出一副又冷又臭的脸,一天说不上两句话,家...

排忧解难 | 拒绝,可以学习吗?

Q老师,您好! 我今年24岁了,大学毕业工作不久,我发现我总是因为没有办法拒绝别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舍友总让我帮忙打水、带早饭、取快递什么的,有时候我并不顺路,或者有别的安排,但一想如果不帮他们,可能他们就会觉得...

排忧解难 | 孩子为何“自我放弃”?

Q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是一个初三的男孩,今年初升高,学习压力很大,他最近半年沉溺游戏,玩游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白天不起床,晚上开始疯狂玩,以至于根本无法正常生活,更没办法正常上学。起初我还能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和频率,虽然每次我们俩吵架不...

趣味心理 | 有一种冷,叫作妈妈觉得你冷

每当深秋,妈妈总会比天气预报更早来提醒你,“马上就要冬天了,赶紧把秋衣秋裤穿好,多加衣服”,这有时让我们感觉无奈,因为可能还没有达到体感气温下降的程度。 而在网络空间中,“有一种抬杠,叫作评论区里的‘杠精’发言”。如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

德芬说 | 卢熠翎介绍

2023年5月卢熠翎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组建的心理科学传播专家人才库收录在册。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简称科普委)成立于1979年,为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心理科学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做出了积极奉献。...

影视解读 | 心有希望,流浪不迷茫

《流浪地球2》是继2019年初《流浪地球》后的全新国产科幻片,该影片不仅具有浓郁的东方史诗色彩,更是展现出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协作分工有效结合,产生了令人心悦诚服的逻辑效果。 流浪地球的艰险 太阳急速衰老,地球在一...

读·作·编互动 | 日常生活中,你用到心理学了吗?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情感和思维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本期“读·作·编互动”栏目,邀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心理学小方法、小技巧。 ...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