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农民2024年第8期

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2024年第8期

月刊 农业乡村

简介

本刊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惟一综合性农刊,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目录

关注 |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与弥合路径研究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数字服务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等社会场景也渐趋数字化。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受个人身体技能、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数字参与意愿不强、数字素养落后、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此...

关注 | 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究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城乡资源的流动和乡村资源的全面激活,还扩大了市场,挖掘了消费潜力,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流通环境。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河南乡村产业发展需...

关注 | 城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困境及化解路径

摘 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关键,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城郊农村面临一定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研究着眼于河南省L村网格化治理的典型经验呈现,发现城郊农村存在治理主体内生发...

关注 | 农村社会工作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摘 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在从制度到实践、从规划到实施的过程中,从“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五个维度,探索农村社会工作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

关注 |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但合作社社员“强合作关系”尚不牢固、内部管理民主化规范化不足、非正式土地流转关系制约合作社长效决策等,仍制约着合作...

关注 |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对策分析

摘 要: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人口持续外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农村“空心化”问题。具体表现为:人口流失导致的人口“空心化”、公共设施与救助体系相对滞后造成的服务“空心化”、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形成的产业“空心化”及教育体制相对...

农业经济 | 数字经济赋能河南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摘 要: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微观构成,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南农业企业数字基础建设较为薄弱,数字化发展区域不均衡,缺乏资...

农业经济 | 洛阳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 要: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洛阳市中药材特色资源丰富,有着“豫西天然药库”的美誉。在对洛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药材产业存在的困难,提出推动洛阳市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政策保障、科学管...

农业经济 |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农文旅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产业新模式,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个案,分析其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基础条件,包括拥有特色农业、优美生态、人文底蕴等资源基础,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文旅融合...

乡村治理 | 以“三治融合”推进林州市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摘 要: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自古以来便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任。近年来,林州市大力推进“三治融合”,逐步完善乡村善治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新的挑战,大力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补强治理能力,加强法治教育、保障乡村善...

乡村治理 |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驱动逻辑与实践路径

摘 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塑造文明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一融合过程必然要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对比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

乡村治理 |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文化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一体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担负着为农村精神文明培根铸魂的重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文化振兴的关键,是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领导核心。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建...

生态文明 | 平原农区生态振兴的实践探索

摘 要:乡村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乡村生态振兴,而且深刻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全局。平原农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生态振兴机制问题尤其需要得到关注。面对平原农区生态振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科学...

农业教育现代化 | 涉农高校农商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摘 要: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好农商融合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应时应势应需之举。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教育理念有偏差、深度不够、激励机制欠缺、实践路径不明确等客观挑战,需从统筹谋划、资源融合...

乡土中国 | 炎炎夏日长 何以消烦暑

夏天是万物繁茂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天日光本来就长,加上烈日炎炎,上蒸下烤,人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夏天就显得特别长和难熬,所以有酷夏、长夏或苦夏的说法。酷暑难耐的夏天,现代人以空调、冰箱、冷饮“续命”,而没有高科技的古代,人们又是如...

乡土中国 |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

摘 要:四川省泸州市拥有多处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系统梳理泸州市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红色文化在泸州市乡村振兴中具有显著的推动...

乡土中国 | 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困之策

摘 要:乡村文化礼堂蓬勃发展对于传承优秀乡土文明、营造和谐善治风尚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内容单一、人才紧缺、管理松散、经费有限等现实困境。走好乡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丰富活动内容,...

农业品牌 | 詹楼葡萄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黄辛庄村詹楼村。 二、品质特征 詹楼葡萄果穂紧密,呈近圆柱形,果粒形状、大小较一致,有少许内膛果;果皮呈绿黄色、有光泽,薄脆无涩味;果实饱满,新鲜完整;果肉硬脆多汁,甜而不腻。 詹楼葡萄可溶性固体物含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