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语小说速递 | 生活与生活之间(短篇) 她给中央车站留了太多时间。拍完照,就没有地方去了。外面在下雨。她拖着行李箱。中央车站的42街地铁站原本有不少可去之处——不同规格的商店包括卖食物的大超市和书店,以及快餐店和咖啡馆。她四处兜了一圈,却没
大家走笔 | 江南二题(散文) 游龙泉山在浙江西南角有一个龙泉,没去之前总以为那里有汩汩冒泡的泉水,但是闲走了几天,小溪小河四处密布,却没遇到一个泉眼。不过,从龙泉山下来之后突然领悟,你是不能用常俗的眼光去看的,倘若你把这方水土先从
小说家 | 驱鼠师(短篇) 在天幕的尽头,他看见灰色云层的四周被镶上了金边,尽管应该听到骇人的声响,但事实上,他处身之所死寂无比。如果不是他固执而空虚地要求自己保留一点颜色,那么,所谓的“天幕的尽头”也是不存在的。像一部浩大的五
小说家 | 河口(短篇) 大雾。天刚蒙蒙亮,水汽就已经把房间浸满了,秋天的凉润让人醒得很舒服,况且,汗毛一根一根地紧贴皮肤,所有的毛细血管和汗毛孔都软塌塌,松阔到不忍提及。眼睛一点也不干涩,嘴唇饱满、圆润,鼻孔也干净得像涂了凡
小说家 | 有关“自我”的缠斗(评论) 寓言始终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无法抵御世俗经验的追问,所谓寓意便也会在这追问里出现某种尴尬的漂移或反转。除却寓言与寓意之间那种不确定的、似是而非的关系,它更是让那些荒唐的故事因为意义的加持而具有了毋庸置
小说天下 | 离天堂最近的蝴蝶(中篇) 1幻觉,可能持续了三秒。一个类似于巨型马车的庞然大物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它的轮子与柏油路摩擦着发出刺耳的声响。水珠从地面上喷射而来,在一种近乎慌乱的情绪催促下撸去眼睑处的雨水定睛一望,可它早已消失得无影
小说天下 | 橘树(短篇) 韩珏五十五岁那年秋天,得到了一棵来自家乡汉镇的橘树苗。树苗是一个乍来唐城的年轻同乡送他的。年轻同乡第一次上门拜访韩珏送来一筐老家出产的橘子。看到橘子,韩珏想起了相距五百公里的家乡,那里属秦岭以南,沿江
小说天下 | 小唐回家(短篇) 1倪柏打电话给妹妹倪榕说:“这样啊,我和你嫂子大学最好的同学唐敏仪,就叫她小唐,调到你们市总工会了,吃住在单位。可人家周日不开伙,我和你嫂子想让她中午去你们家吃饭。她喜欢吃饺子,你们就包饺子吧,然后再
小说天下 | 此生(短篇) 1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欠缺幽默感,特别是看到晚霞汹涌,遥远的蝴蝶在离我最近的草尖上含糊地死去之时,我感到天国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如此严肃,活像是一具被捆绑在行刑架上、流干了血液的尸体。只有看见仰躺在身
微小说 | 宋街往事二题 穷大方杜愚诚宋街的人和浴客们都晓得杜愚诚是个穷大方。杜愚诚喜欢侃,喜欢交朋友,聊上几句就不把你当外人了,结账时抢着付钱。他侃什么呢?奇闻逸事,历史掌故,南北风情,都是浴客们闻所未闻的。据说,他还会武功
文学与故乡 | 怡红夜宴图(随笔) 中国人好像很喜欢夜宴,诗词中多有描写,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堪称千古名篇。还有白居易的《宴散》:“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曾为鲁迅先生所赞赏,说真会写富贵景象
散文寰宇 | 人间有格(外二篇) 1980年,初升高,那时还不叫中考。我没见到成绩,反正没能进县城高中,被“发配”至临乡毕桥中学。学校离家40多公里,隔两条河,一条河无桥,有大石间隔成渡。另一条河上的桥由简便的石墩木棍搭就,雷雨天,河
散文寰宇 | 如梦令 那人一瘸一拐地走向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怪诞的戏剧性。她将一面小镜子递给我,没有出声。我也没出声,就像一部哑戏,两个没有台词的演员,按照剧情,做着这些动作。我莫名其妙地接过镜子,她和同伴沿着大杨树北面
散文寰宇 | 父亲的豆芽菜 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冬季还享受不到蔬菜大棚里奉送出的蔬菜品种的丰富和味道的鲜美,因此绿豆芽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继大白菜之后城市百姓在冬季里的第二道当家菜了。当年父亲在一年四季里的前三个季节里在建筑工
散文寰宇 | 遇见桥 世上的路都相似,桥却不同。路遇到阻隔,即使千山万水桥也能连接上。一座桥的身体,可以跨越季节、地理、距离。一座桥的生命和语言,可以通过路向外传递和延伸。位于辽东半岛北部的岫岩以盛产岫岩玉而闻名,这里山多
诗空间 | 在每一个夏天(组诗) 热烈气温开始热烈,我爱过的地方依旧清晰沿着清冷的街道追逐自己矮小的影子日头悬停在每一颗汗液的上游身体成了落日仅有的河床进线柜絮叨着整个夏天的专情带电指示器是某颗恒久不灭的晚星还未到达分闸按钮苏醒的时辰
诗空间 | 月光一直给我引路(组诗) 向日葵小园子里的向日葵茂盛地生长着年年开花结籽,从我童年时就这样我用瓦盆育苗,然后栽种到园子里浇水施肥,向日葵就慢慢地长大从此以后,不管我在家还是流浪天涯,向日葵都年年开花我看太阳升起,就仿佛看到它它
新批评 | 流亡者的家园之思 在九一八国难文学创作群体中,年轻的刘黑枷无疑属文学新人,但确有耀眼之处。据有关记述:“1942年4月,为了纪念《现代文艺》创刊两周年,举行了一次新作家(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在三篇以上者)的征文竞赛,这次征
名家手泽赏读 | 茅盾致赵清阁书札手迹(随笔) 茅盾与赵清阁,一为作家大师,一为才女名流。茅盾有《清阁歌》,称誉赵清阁“黄歇浦边女作家,清才绮貌昔曾夸”;赵清阁则赋《读茅公长歌有感》盛赞茅盾“战斗文坛半世纪,革命诗翁年年春”,更在茅盾百年诞辰之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