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11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11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建设高质量学校美育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对于各级各类学校而言,这

探索 | 党建引领区域教育治理的四维思考

摘 要&nbsp 党建工作应为区域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引领。区域教育应建立党建引领、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同时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树立“大教育”理念。在统筹规划时,应完善学校党组织建设,建设具有区域

话题 | 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美育的缺失与体系构建

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nbsp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

话题 | 高质量美育特色课程的主题定位与体系构建

摘 要&nbsp 高质量美育特色课程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体现学校特色办学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质量美育特色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课程主题定位,其实践逻辑是先提出课程

话题 | 美育融入全学科教学的问题、路径与策略研究

摘 要&nbsp 美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融入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但当前美育融入全学科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美育理念认识上的片面化、狭隘化、浅薄化 美育教学设计上的知识化、点缀化、空洞化 美育实施

话题 | 美术与科学融合的基础美育课程构建研究

摘 要&nbsp 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是本世纪教育面对的新课题,对基础教育的推进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美术与科学融合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美术和科学融合的基础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尝试运用

话题 |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摘 要&nbsp 相较于传统美育,“新美育”具有以下特点:面临崭新的发展环境 美育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转为“素养” 美育成为实现“五育融合”的新范式 评价成为美育的“龙头环节”。基于上述理解,以上海市

讲堂 | 美与德的张力与合力

傅小凡,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根据作者2022年5月11日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主办的“中国德育·明德讲堂”中所作的讲座整理而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德之间存

样本 | 以美育人:特殊儿童美术康复的校本探索

学校德育必须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几则案例,有的坚持以美育人,促进学生艺慧相生 有的基于学生生长和生活实

样本 | 德美相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鲜明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要坚持把立

样本 | 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慧教育”文化品牌建设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既包含了对美的认识,也囊括了对人感性发展的观照。然而在当前的基

样本 | “红绿蓝”三色教育品牌的探索和建设

石家庄旅游学校秉承“德育为先、文化育人”的教育原则,构建以“雅文化”为核心、雷锋精神和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红绿蓝”三色教育品牌,旨在把“优雅礼善”根植学生血脉,把“优而雅则立,礼

第一线 | 中学开展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

法治教育本身就是生命教育,这是一种生命态度的教育: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拥有生命深度而具有生命内涵、沉淀生命厚度而释放生命理性、拓宽生命广度而飞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温

第一线 | 有效德育: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生活是需要过的,德育是需要思的。广实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

第一线 | 班主任“走班制”培训模式的探索

班主任“走班制”培训以班主任为主体,围绕教研活动展开,促进班主任的个体专业成长 是一种打破固定的培训形式,按培训内容安排不同主题课程,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走入

第一线 | 绽放在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之花

想要整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养,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首要任务是帮助老师掌握能“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善于挖掘、发现,并与其他美育课程进行学科融合的能力。美是纯

会议综述 | 面向智能时代的德育变革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智能时代,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深刻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也必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和表达。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变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