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做成长型父母 在心理辅导室,笔者常接待很多学生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同时亲子关系又很糟糕。当糟糕的亲子关系遭遇父母的高期待,很多孩子出现了叛逆、厌学等情况。为此,父母们很困惑,为何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呢?对
主编访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
研究实践 | 社会排斥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摘要:为探究社会排斥与初中生攻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愤怒反刍和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愤怒反刍量表、中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初一至初三共442名学生进行测量。相关分析结
研究实践 | 正念养育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中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正念养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亲子关系和社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的正念养育水平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亲子关系在正念养育和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
课程思考 | “天然去雕饰”:跨学科心理课堂的实践例析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推进综合学习、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以“当抑郁情绪来临时”一课为例,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心理课堂中的实践背景、教学模型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丰富心理
课程思考 | 巧用教学素材,构建灵动的心理课堂 摘要:教学素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的过程中,如何选好教学素材,并将其融入心理课堂,是心理教师在备课及课程设计时经常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心理课
活动设计 |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关键词:同伴关系;人格特质;人际交往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7-0032-03【活动理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迅速提升,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品
活动设计 | 寻找生命中的宝石 关键词:积极体验;幸福感;主动追求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7-0035-04【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提出应重
活动设计 | 我,不一样的烟火 关键词:周哈里窗;OH卡牌;自我意识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7-0039-05【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该阶段学生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渴
活动设计 | 想说爱你不容易 关键词:青春期;爱情观探索;表达性艺术治疗;个人成长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7-0044-05【活动背景】“00后”学生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学业
校园心理剧 | 醒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评价;考试;心理剧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7-0049-03【剧情简介】杨帆进入初中之后,因为学习任务增加,他的成绩不再像小学时
咨询方略 | 不留遗憾,不断完善:完形心理辅导技术在高中生沙盘辅导中的应用 摘要:每位个体来访者心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图形,这就是完形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情结,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在个体沙盘游戏的操作中,咨询师完全可以借助立体真实的沙盘环境,
辅导个案 | 迷路的天真烂漫 摘要: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10岁小男孩仿佛没有了灵魂,突然的转变源于家中新出现的“妹妹”。心理教师通过家庭辅导、沙盘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辅导方式,联合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力量帮助小男孩满足问题背后的
辅导个案 | 在生死边缘探寻生命的意义 摘要:一名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初二男生,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而多次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在辅导中,心理教师通过治疗师导向沙盘技术和短期焦点问句,帮助学生宣泄情绪,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期待和渴望;通过家校
生涯教育 | “沉浸式”生涯活动的实践探索 摘要: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田家炳中学在探索适合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沉浸式”的生涯活动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类生涯活动通过营造真实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与
一线快递 | 美术生抑郁成因分析与预防建议 摘要:抑郁是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但鲜有从美术生视角出发的抑郁研究。关注当前美术教育下,美术生因学习美术所面临的偏见、成本、压力、考试乱象、抑郁崇拜同美术生抑郁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
一线快递 | 自育育人 愈己愈人 摘要:基于系统观的视野,教育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它与一个更大的系统——家庭、学校、社会及相互间的关系网等元素相辅相成。通过九年的实践研究发现,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循环,还是课程内容的循环,或是共育途
家教心主张 |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应如何引导 摘要: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要对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的行为加以引导,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其心理需求有认知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娱乐休闲需求、自我探索与认同的需求、自主性需求、价值感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