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STEM教育的多元主体生态 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以灵活的方式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通道,形成教育的良性生态系统。换言之,要从系统构建的角度,通过机构之间的协同,来系统审视学习环境的构建。近年来,国内外ST
聚焦 | 构建STEM教育的多元主体生态:理论分析与实践启示 自2007年以来,STEM教育一度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尽管全球对STEM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青少年学习STEM的兴趣却持续下降,这导致他们选择STEM专业作为未来职业的比例不断减少。有学者认为,ST
聚焦 | 着眼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五月初的一个下午,在宋庆龄幼儿园的草坪上,正在举行一场气动纸火箭大赛(如图1)。25支大班代表队依次站在了各自的发射位前,小朋友三人一组,听到裁判的指令后开始发射。“嘭”的一声,纸火箭在观众的加油与欢
聚焦 | 苏格兰高地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实践与建议 想亲眼看见一百万英镑的真实吗?想亲手感触苏格兰最古老的钞票吗?想深入探索爱丁堡不断变化的风貌吗?想体验申请1820年代风格的人寿保险单吗?想尝试破解保险箱并打造属于自己的银行吗?……以上设想听起来如同
聚焦 | 爱沙尼亚AHHAA科学中心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爱沙尼亚在国际PISA测试中的科学成绩可圈可点,其在欧洲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和2018年位居第一,整体在全球的排名也比较靠前(见表1)。关于爱沙尼亚科学教育成就突出的原因,学者肯定了其广泛而
聚焦 | 日本K-Scan实践项目简介及启示 在青少年编程教育中,人们对“Micro:bit”的存在并不陌生,它通过可独立编程的LED、编程按钮以及多个传感器帮助青少年实现丰富的硬件制作与软件编程。如何让听起来枯燥无趣的电子电路和看似十分困难的编
专栏 | 绘本阅读运用于低年级科学教学的探索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需要设置跨学科教学活动,增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更加
专栏 | 科技社团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社团课是国家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科学信息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了拔节科技社团课程体系(下文简称拔节社课程),并在不同类型社团课中充分挖掘项目化学习主题,同时搭建相应的资源库,为学
专栏 | 低年级同伴互学的教学探讨 发展同伴互学,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探究任务,鼓励他们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同伴互学的模式,
专栏 | 小学科学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始为终”,即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合适的评估证据,再设计学习活动。针对这一步骤,我以“物体的运动”单元为例,尝试进行小学科学逆向教学设计,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科学课程标准,以问题驱动
专栏 | 基于学习进阶的科学概念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科学安排进阶,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活动,形成有序递进的结构。学习进阶指学生在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描述。教师根据学习进阶
专栏 | 项目化长周期作业的探究实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项目化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进行持续实践,达到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维迁移,把“知识
专栏 | 优化课程内容 建构“能量”概念 在小学阶段,许多相对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能量”就是其一。能量与运动密不可分,科学课程标准这样描述: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对应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能有各种不同的
专栏 | 《鸟》一课的研究历程 区里有亮点课例展示,我选择了《鸟》这一课。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我感觉这一课例研究得颇为成熟,拿来用就可以了。但与教研员交流后我意识到,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深入研究、教出新意、“秀”出精彩,仍
专栏 | 项目式作业:从课堂贯穿课后的深度学习 项目式作业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性作业模式,也是项目式学习的一种实践方式。一直以来,作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习和复习,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巩固、掌握和应用知识,其实质仍是夸美纽斯强调的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实
专栏 |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双减”背景下,科学学科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设计单元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既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热情,又培养其学科素养,是科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
实践 | 小学科学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实施策略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模型建构即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过程
实践 |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实践活动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思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核心和关键,探究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科学思维只有在需要思维的学科实践活动中才能自主发生,我结合三次试教《制作钟摆》这一
实践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迭代策略与实践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现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可以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取得了
实践 |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实验教学的深度实施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使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通过“制教具”促进学生“智增长”的目的。自
实践 | 小学科学“三度融合”课堂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的常态课堂尝试从教学温度(师生交往)、教学深度(学科素养)、教学广度(课堂边界)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研究科学课堂新样态,旨在让教师目标明确、备课轻松、教学高效。一、教学温度:改变环境氛围,
实践 | 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实践 深度学习的“深”,并不是指知识难度或知识量的累加,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1]即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
实践 | 聚焦关键要素,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发展。科学课程标准将“工程设计与物化”的内容纳入科学核心概念之中,并明确了工程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关键要素,
实践 | 基于“结构与功能”的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并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作为科学课程的发展性目标,横跨了物质科学领域、生
实践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M课程开发研究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探索STEM教育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建立各级部门相融合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1]而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
观察 | “光的混合”实验改进 原实验不足之处五年级《认识棱镜》一课中,光的混合实验的简要过程为:在圆形硬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使其成为一个彩色轮,然后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到它的表面颜色逐渐接近白
观察 | “热对流”实验创新 原实验不足之处在认识液体热对流现象的实验中,教材上的两个实验是使用酒精灯分别加热试管和烧杯里的水,需要的器材较多,而且需要安装调试铁架台和试管类,稳定性和安全性不高。此外,试管里的热对流现象不明显,导
观察 | “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改进 原实验不足之处五年级《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加热试管中的水,为了观察到水的流动方向,可向试管中加入感温变色粉末;二是加热大烧杯中一侧的水,加热前用滴管往烧杯中注入两滴红墨
观察 |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案例(2) 前面的系列文章介绍了跨学科实践设计的目的、方法和特点,下面具体介绍几个跨学科案例。为了让更多教师理解,案例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泛。一、小夜灯设计制作小夜灯,该活动要考虑电路的连接、美观以及整体的封装(
观察 | 第十三届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 2023年11月10日—13日,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行,主题为“面向国际化的新时代科学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
观察 |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并发表重要成果,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贡献中
观察 | 全国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发展论坛杭州分论坛 全国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发展论坛杭州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第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永和作主旨报告。他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视角深入介绍科学学科评价的特点、
观察 | 2023年教科版科学全国培训研讨会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等承办的2023年教科版科学全国培训研讨会,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教学”,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观察 |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学实践研究会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学实践研究”交流研讨会,旨在探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厚植中华文化基因的教学实践模式
观察 | 汲取自然的能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江岸区小学科学杨帆领雁工作室,联合举办科学教师“自然笔记”培训暨户外实践活动。工作室教师分享了阅读《湖北教育》科学课刊载文章《将植物绘本引入科学教学——兼谈“校园植物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