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3期

中学语文·上旬

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办刊宗旨:倡导教学新的理念,引领教改新的潮流,传播教研新的成果。坚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编辑思想,展示名师、名校、名人风采,扶持教坛新秀,将最新的信息、最精的成果、最佳的设计展现给读者。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探索、名师风采、教海拾贝、单元教案、学习语言、阅读教学、课文探胜、争鸣园地、质疑问难、写作津梁、复习备考、高考回眸。

目录

理论 | 自然解读的取向与教学解读的原则

摘 要 以是否有课标、教材、教育原则等限制为分界点,可以将文本解读划分为自然解读和教学解读两种形态。在自然解读状态下,读者的阅读存在着情感、审美、意旨、批评、证据等五种不同的取向。但在教学解读中,出于

名师频道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由教育部考试院命题的九省区“2024年普通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已于元月结束,但研究这套试卷,对于把握2024年6月新高考语文的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卷结构与出题重点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

课改 | 核心素养的课堂生成样态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强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是课堂,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课堂生成。因此,探究核心素养的课堂生成样态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课改 | 大概念统摄单元 整体化结构知识

摘 要 探究大概念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梳理教学资料,确定大概念方向;整合单元文本,挖掘大概念内涵;回答基本问题,建构知识点网络。教师需在尊重文本独特性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单元大概念,力求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

课改 | 循路径提取概念 依分类统整单元

摘 要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高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其通过学科大概念把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统一整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理解、运用知识,还能深化学习的意义。单元学科

课改 | 情境支架:思辨性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摘 要 探讨思辨性议论文写作中情境支架运用存在的问题,从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提出借助有效对话、构建思维导图、树立关联意识等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丰富和扩展情境支架内涵的同时强化

教学 | 《经典常谈》“追本溯源”的讲述逻辑

摘 要 《经典常谈》以散文笔法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亲切平和,是一本学术著作,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态度和思维方式。书中十三篇大都采用追本溯源的讲述逻辑,且根据讲述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的言说起点。把握

教学 | 受辱与御辱

摘 要 统编教材节选《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应对侮辱的法宝,鲁迅先生想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教学 | 巧用逻辑支架 助力思辨写作

摘 要 本文以具体作文题为抓手,将高中语文教材逻辑单元所涉及的较容易为学生理解、较高频被使用的逻辑知识作为支架,运用到思辨写作中去。在“始于审问”“炼于慎思”“成于辩驳”的思维路径中使用逻辑支架能够让

教学 | 从学生学习增值评价谈作文自能评改

摘 要 在学生学习增值评价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作文自能评改从重视“唯一美”到重视“差异美”,尊重学生间个体差异性;从注重“优良等级”到重视“素养品质”,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进步;从重“结果论”到重“过程论

教学 | 基于文章整体架构的文学短评写作指导

摘 要 文学短评的写作散布在统编《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五册教材,但教材的写作提示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多从文章的切入角度和主体段落的写法给予指导,较少从文章整体的架构角度给出实操性较强的路径。本文基于文章

教学 | “直”字立骨,探析“惟歌生民病”的言说价值

【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概括故事情节,厘清叙事要素。2.从不同视角审视“一车炭”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在研读与思辨中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确与丰富,观照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3.体会作者“惟歌生民

教学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逆向教学设计

摘 要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个学科的大概念,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以结果为导向,先确定预期结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

教学 |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

摘 要 大概念教学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在素养导向的时代语境下,教师应通过学科大概念来整合学科知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应是大概念确立之本,并应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科大

教材 | “学书”探意

摘 要 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或凭几学书”的“书”异于“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的“书”(表示动作“写”),“学书”也别于“学习书法”等义,这里的“学书”应释为“读书”。归有光的发妻魏氏“凭几读书”既符

教材 | 痛人之痛 苦人之苦

摘 要 鲁迅小说的深沉内涵源于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在种种思想交融中,苦痛的人生成为鲁迅文学世界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而痛苦的人生观则是其创作产生的思想基础。本文意在展露鲁迅小说中国民的痛苦,从生存的艰难与

教材 | 《祝福》“叙述的辩证法”思辨三题

摘 要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

教材 | 三层探究 由篇到类

摘 要 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给学生带来诸多困惑。《百合花》是情感“节制胜于放纵”的典型之作,其中“小”与“大”、“显”与“隐”的转换,细部描绘生动传神等特征是散文化小说的共性。本文从三个层面探究其叙述

评价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的实然与应然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学和考查的热点问题,但相较于教学而言,整本书阅读测量与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亟待探索。从测量与评价中的考试维度出发,通过分析全国卷和自命题试卷近五年高考题中有关整本书阅读的题目

评价 | 学业测评:让真实学习发生

摘 要 真实学习,即为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而学习。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4年各省将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中考试题如何命制,以检测学习是否真实;如何科学备考,以真实学习应考,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

评价 | 构思维坐标 讲“好的故事”

2023年高考虽已尘埃落定,可民间有关高考作文的讨论却还未停止,一线备考者应“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平心而论,2023年全国新课程Ⅰ卷作文依然紧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

评价 | 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形象思维题型的新视角

小说阅读是考查形象思维的典型范本。旧高考和新高考都考小说阅读,但二者区别很大。用旧高考的视角去观察和指导新高考的备考很容易犯错误。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小说阅读测试考查形象思维的题型有哪些基本形态呢?

拾贝 | 分而有合,回归语文教育的常态

摘 要 《语文课程分合论》一书是张心科教授对语文课程分合问题的集中探讨。该书梳理了语文课程分合的历史,并探究语文课程分合的理论,建构语文课程分合的方案,提出语文课程分合问题是语文教育最根本、影响全局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