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12期

中学语文·上旬

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办刊宗旨:倡导教学新的理念,引领教改新的潮流,传播教研新的成果。坚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编辑思想,展示名师、名校、名人风采,扶持教坛新秀,将最新的信息、最精的成果、最佳的设计展现给读者。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探索、名师风采、教海拾贝、单元教案、学习语言、阅读教学、课文探胜、争鸣园地、质疑问难、写作津梁、复习备考、高考回眸。

目录

理论 | 也谈“‘任务作文’的可能性”

摘 要 探讨“‘任务作文’的可能性”需尊重学情与学理。尊重学情即尊重学生未来生存发展需要,明确“作文任务”设置应基于学生所需学科技能及训练时机。尊重学理则要求“作文任务”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单一且指向单纯

名师频道 | 美国教材《作者的选择》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摘 要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媒介素养已跃升为学生综合素质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新课标对媒介的重视日益增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然而,审视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尚

课改 | 语文学科素养目标的确定和叙写

摘 要 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也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展开具体教学的基本方向和依据。从《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发,从学生、教师、教材和编者的维度简述学科素养目标的内涵、

课改 | 从“随意”走向“连贯”

摘 要 在单元教学中,要依托教材设计连贯性的学习任务,用任务引领驱动学生思考和鉴赏,实现深度学习。着眼于单元整体设计连贯性的学习任务应兼顾阶段性、层级性,从而使单元学习任务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

课改 | 善用数字人文之刃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 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人文学科的底层研究方法,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有益于大语文概念下的古诗文教学。数字人文的自动化、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特点,能够适配于大语文的系统性要

课改 | 基于文本体式的单元整合阅读任务设计

摘 要 “三新”背景下,“大单元”“大概念”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兴样态,而统整设计脱离单篇基础、轻视文本特质的倾向也开始浮现,一定程度遮蔽了经典篇章的个性表达与审美创造的独有价值。以必修下册小说单元为例,

课改 | 培养批判性思维 深化审美读写路径

摘 要 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应突出以批判性思维为主导的理性之美。此过程可以分三步展开:通过归类、比较、分析,训练清晰精确的梳理概括力;通过质疑、推理、反思,发展严谨深入的逻辑探究力;通过评价、迁移、创造

课改 | 打通整合 建构开发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自我定位?从两个方面作出思考:一是做一个打通整合者,实现课标与教材、教材单元内部内容的打通性整合,完成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之间以及在不同单元

课改 |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关键能力实践研究

摘 要 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与焦点。学科教学关键能力很多,教师须在体察教学引导能力、打通学科界限能力、建构“三大”行动能力、打造感动学生能力等四个方面下功

教学 | 立足于双重生命样态的叩问

摘 要 “二阶思维”是基于第一个问题答案的进一步追问的思维,它不仅能回答“知道”而且能回答“为什么知道”。较“高阶思维”训练难度大、头绪多而言,“二阶思维”训练简易,更易上手,它是“高阶思维”的基础和

教学 | 文体思维:《陋室铭》教学的核心思维

摘 要 在众多《陋室铭》的教学解读与设计中存在两个典型问题:一是文体意识的缺失,无视“铭”文体的特殊性;二是将文体知识等同文体思维,误解了“依体定教”的内涵。“依体定教”是文体思维下的教学,文体思维是

教学 | 像郭橐驼一样说理

摘 要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解释话语遵循了“开门见山,直陈观点—引入概念,界定内涵—虚拟论敌,丰富说理—对比论证,强化说理—由浅入深,探究本质”的说理框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以用来指导学

教学 | 深挖教材范例 明晰思辨写作路径

摘 要 思辨阅读的有效输入是优质写作输出的前提。课标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材配置了相应经典思辨文本,“思辨”成为语文写作教学必须落实的素养生长点。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

教学 | 文学短评写作初识

摘 要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词作《声声慢》为例,结合预习作业,通过“示范—迁移—修改—撰写”这一教学流程,由简入难地引导学生了解文学短评的基本特征与写作要求,逐步掌握文学短评的切入角度

教学 | 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型” 在“追问”中校正思维

摘 要 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型”中的要素,通过假设可能存在的“反对方”,在观点的提出和论证的展开进行“追问”。通过“辩驳”或“限定”来提出或完善自己的结论;通过追问“逻辑关联”或“特殊前提”来评估自己的

教学 | 从逻辑思维角度谈作文审题

摘 要 以202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写作能力。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四个步骤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

教学 | 新材料作文写作谨防“越界”

摘 要 中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时,为确保立意准确,论述不偏不倚,应该有一种“请勿越界”的警惕感,树立良好边界意识。良好边界意识至少应包括善于辨识材料属性、密切关注条件指令、精准厘清相关概念、高度

教材 | 《赤壁赋》多维主题的探赜索隐

摘 要 文言文语词精简、蕴藉含蓄,作者寄思寓理于“言”“文”之中。故此,欲明古人深意,需要析“言”入“文”,出“文”得“意”,化境出意,由浅入深,逻辑推进,渐进式探赜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以此助推学生发展

评价 | 基于概念地图的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其课程意义在于习得阅读方法、提升认知能力、促进精神发展。当前,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中,浮于书册文字表面的简单化阅读和无学科边界的复杂化阅读,都有失该

评价 | 高考命题改革与语文教学新常态

摘 要 自2021年起,实施新课程的省份取消高考大纲及其一年一度的考试说明,改由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于当年年初组织一次多省联考。历时四年,这一改革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建立新

拾贝 | 浅论语文逻辑思维教育的特征、作用及方式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融入逻辑思维教育是近年教育改革的趋势。语文逻辑思维教育源于语言与逻辑的天然联系,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认知交错,也是传统经验与现代探索的自觉回应。在作用方面,语文逻辑思维教育以多重角色帮

拾贝 | 指向思维发展的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

摘 要 在“三新”教育背景下,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指向思维发展的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可总结为:训练审题立意,破除惯性思维;关注构思过程,学会谋篇布局;斟酌语言表达

拾贝 | 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探究

摘 要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向网络欺凌Say NO”主题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跨学科教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