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年第5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学月刊小学版》是一份公开出版、面向小学教师的专业期刊。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稳步上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的数量历年位居同类杂志前茅。为进一步发挥刊物的品牌优势,从2010年始实行了全面改版,由原来的综合办刊改为分科办刊,目前有《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三个版本。改版后期刊进一步贴近了一线教学实际,质量和发行量得到显著提升,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目录

卷首语 | 课堂,不应是学生变“笨”的地方

美国教育改革的领导者约翰·霍特曾作出过这样的判断: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仔细想想,似乎有一定道理。学生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认识事物,学习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特别重要的是,学得愉快,学得自

本期话题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课标、教材、教学等多方面能做到辩证统一,是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落实课标理念的重要载体。把握教材,学习目标才能达成。就现实而言,统编教材推行在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本期话题 | 基于统编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思考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施行未久,统编教材还未来得及作相应的调整。课标的理念如何在现有教材中加以贯彻,成为不少一线教师的困惑。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与目标转化、落实到统编教

本期话题 | 准确定位学习任务群 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一些单元是适合落实学习任务群的。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适合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师要以“实用”为旨归,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经历完整

本期话题 | 从“心中所想”到“口中所说”

【摘 要】“即兴发言”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范畴。教学时,教师要思考如何将学生“心中所想”转化为“口中所说”,努力营造浸润式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打腹稿”梳理不同语境下的思维路径,进行高频练习,习

备课之窗 | 要素整合 任务分层 典型聚焦

【摘 要】当下,小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痼疾。为积极回应语文学习的现实诉求,基于统编教材开拓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新视域,可运用“关键要素有机

备课之窗 | 兴趣为先 素养为本 评价为要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文章描述了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形象。本

课堂新探 | 第三学段思维支架的建构与运用

【摘 要】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适切性”“启发性”原则,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

课堂新探 | 改编与仿写:现代诗写作教学的进阶之梯

【摘 要】现代诗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根据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设置“仿写诗歌—改编诗歌—创作诗歌”的流程,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搭建合适的支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

课堂新探 | “四言”方略,优化口语交际课堂教学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编排。教师要从教材整体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依据教材编排序列、创建课堂趣味语境、用好口语交际支架、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等策略,开展听、说、演等活

观点主张 | 借助目标细化,实现语文学习任务最优化

【摘 要】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细化是实现学习任务设计优化的突破口。教师要通过细化目标,明晰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厘清各任务间的关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从而有效提升

观点主张 | 数智融合支持下分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在数字化和智慧教育融合的新时代,在数字中文分级阅读平台中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极大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在融入的过程中,还存在平台构建不科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习评价片面窄化等问题

教海拾贝 | 叶圣陶先生的“表达秘妙”

叶圣陶先生不但是语文教育家,也是成就卓越的编辑家,还是现代著名作家。统编教材选编了多篇他的作品,如《小小的船》《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也采用了他整理的版本。四年级

教海拾贝 |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征稿启事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聚焦一线教学,追踪教育动态。为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热点、难点问题,2023年本刊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探讨,踊跃投稿。同时,也热忱期待各地教研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