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藏”与“让”的智慧 语文教学除了听、说、读、写、思,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二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这两者的获得,一方面需要学生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激励
本期话题 | 语文单元导引课与学科育人 突出课程育人宗旨,强化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是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核心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学科育人的切实举措。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创新语文课堂
本期话题 | 语文单元导引课:为何?何为? 【摘   要】教育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当以立德树人为魂。语文单元导引课可以有力地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效地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使学生充分地浸润在育人环境中。它具备以下特征:育人目
本期话题 | 在大情境中整体感知诗情 【内容定位】这是一节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发的语文单元导引课。本课整合了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创设了“池塘里的小诗人”这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大情境,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单元
本期话题 | 沉潜文本,探寻神话精神 【内容定位】《飞腾的幻想》是基于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而设计的一节“单元导引课”。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神话。设计这节单元导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
本期话题 | 品真挚情感 悟血脉之爱 【内容定位】《舐犊情深》是基于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而设计的一节“单元导引课”。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设计这节
本期话题 | 在回溯历史中点燃爱国火种 【内容定位】《重温革命岁月》是基于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而设计的一节“单元导引课”。这一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等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革命历史。设计这节单元导
备课之窗 | 要素统领,学情为基,让学习真实发生 徐宏燕 设计 田巧玲 点评【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对比写法,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还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
课堂新探 | 巧搭支架,以图促学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学习存在着原点不明、路径不清、归宿不对等问题。对此,教师可巧搭图片支架,通过精确单元学习起点、精确文体学习策略、精确神话教学价值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神
课堂新探 | 找准关键 化繁为简 【摘   要】“简要复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受到怠慢和忽视。针对这一现状,可全面解读教材,明确“简要复述”的定位;分清复述步骤,解构“简要复述”的能力体系;紧扣单元目标,整合教材中的相关教学资源
课堂新探 | 运用四“liɑn”法实现篇本联读 【摘   要】统编教材节选长篇文学作品编成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四“liɑn”法,即“联结背景、连接人物、链接称号、练习方法”,探究篇本联读策略,为学生在课文与原著之间搭建桥梁,
课堂新探 | 阅读教学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解读、设计与利用 【摘   要】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需要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该围绕语文要素,着眼语言运用,指向核心知识,还应该适合学情,具有探究性
课堂新探 | 着眼文本 统筹推进 【摘   要】加小标题是阅读课堂上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练习加小标题时,要一切从学生和教材出发:整体建构,明晰训练方向;立足内容,夯实训练基础;指导方法,凸显训练重点;丰富形式,优化训练过程。这
教学反思 | 从“粗暴削除”到“创造加工”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长话短说”的练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错误,形成思维定式,达不到预定的练习效果。对此,教师要厘清编者的设计意图,分析学生出错的
评价研究 |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乡我知道”实践性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乡”这一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产生认识自己家乡的意愿。教学时
评价研究 |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1.在准确识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解语文园地及“资料袋”“阅读链接”,认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运用学到的方法
观点主张 | 莫让“积累”变“鸡肋” 【摘   要】积累是语文学习重要的环节和策略。有的教师对积累存在片面的认识,这会导致积累目标模糊化、环节边缘化、方法单一化。要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进行审视,探究出现“积累之难”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从
观点主张 | “小”题“大”做 “小”材“大”用 【摘   要】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编排了很多题目含“小”的课文。针对这类文本贴近学生心理和学习水平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抓手,使原本比较零散的学习资源以新的面目呈现,给课堂带来新的突破,从整体上提
教海拾贝 | 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摘   要】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而言,可有效倾听,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整合单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用学习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借助导图,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