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13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13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数字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新关切

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因此在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巨大潜能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其为数字时代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前所未有的

评论 | 人工智能时代德育“化人”的实践路径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教育改革、生态保护、移动通讯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样,人工智能集模拟心智、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精准预测等

评论 | 从管理到治理:网络道德的生成逻辑及改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也就应该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随着网络社会的时空拓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交互交叠,互相影响,充分

探索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与教学融合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因其手段单一、学生互动性和参与性较低等特点,无法深入推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需依托技术构建智

话题 | 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德育的风险与应对

编者按202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的现代化。数字化时代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形态、德育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德育

话题 | 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变革的价值论析

摘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大数据作为一股新兴而强大的驱动力,从整体上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变革和发展。概言之,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变革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丰富德育形式,拓宽德育

话题 | 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信息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和两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内容的局限性、间断性与中小学生日益广泛、深入的信息化乃至智能

话题 | 数字化时代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

摘要:父母道德榜样教育对孩子德性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图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时代探讨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旨在通过对家庭网络德育环境“出

讲堂 | 班主任工作坊:能力提升与实施路径

“工作坊”(Workshop)是什么呢?其最早的含义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工作坊。现在的含义是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方式,参与者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合作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方案并付诸行动,从而一起训练某

样本 | 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挖掘

学校德育须不断创新途径和载体,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六则案例,有的深度挖掘本校独有的文化“个性”,全方位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样本 | 赋能学校文化 镌刻品牌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样,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也具有战略意义和地位。从农耕文明时代的个别化精英教育、工业文明时代的规模化集中

样本 | 共守童心 乐创未来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本着“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推进现代治理,深化课程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特征鲜明的未来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共守童心,乐创未来”为办学理念,遵循“文化为根、学生为本、教师为重,

样本 | 志在家国 学无边界

新时代,学校教育处于重要转型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面临着未知和挑战,让学校不断思考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发展。北京史家教育集团积极探索育人模式转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通过探索“漫教育”、搭设“育人场”、

样本 | “情境式”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秉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打破学科之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边界,多途径拓展劳动教育空间,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多维度探索劳动教育评

样本 | 基于五育融合的“标杆班主任”培养区域实践

教育要改革,教师要先行。相应地,加强五育融合的师资建设将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在此方面,基于五育融合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路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成都市武侯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

第一线 | 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践

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是对分科的适度纠正和有益补充,但也不可刻意为之。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有效整合、增补、删减、拓展、新编等方式,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从关注教

第一线 | 革命传统教育的项目化设计与实施

围绕“火线桥”,我们引领学生分组学习,层层深入探究,从历史到现实,在寻桥、听桥、访桥、架桥、悟桥、讲桥、赞桥等多维度的追根溯源中,深刻感受和精准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在学习使用“历史的教科书”

第一线 | 班级职业体验:小学低段劳动实践探索

在活动之初,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总是习惯性地呆在不起眼的角落,他们往往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展现能力的勇气与机会。在“班级职业体验”实践后期,每个学生都渐渐意识到,作为班级的一分子,都应该贡献

第一线 | 默默润,慢慢生,郁郁华

班名、班徽、班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是体现班级精神、展现班级风采的重要手段。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默默润化学生的内心,使之感到温暖、快乐 慢慢催生出班级的向心力,使之充满生机 郁郁繁盛学校的育人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