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19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19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新时代青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照亮人生途程的明灯,信念是促使人们实现理想的支柱。一个个体应当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一个社会同样也需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仅具有显著的历史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信念

评论 | 中国家长依法带娃须做好“四个坚持”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始终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2021年10月23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

探索 | 建党百年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谱系研究

摘 要德育目标反映了德育的性质并对德育起导向作用。梳理建党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谱系,有利于深化对中小学德育目标规律和实践改革的认识。建党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经历了思想萌发期、初步探索期、恢复转型

探索 | 党领导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百年历程与审思

摘 要根据“生命周期律”和“党史话语”相结合的历史分期研究范式,将党领导的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百年历程划分为形成发展、探索发展、成熟发展和新发展四个阶段。百年来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包括:

讲堂 | 为梦想插上翅膀

王亚平,特级航天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航天员王亚平,同学们也可以称呼我王老师。2013年6月我和战友聂海胜、张晓光一起执行了神舟十号飞

样本 | 区域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探索

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都高新区将探索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有效途径及其模式作为区域教育的攻坚任务之一。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区域积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进行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逐渐在实践育人

样本 | “三融三创”,绘就综合实践育人新图景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从“三融三创”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三融”:全时空连接综合实践与学生

样本 | 以系统化思维创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难点。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聚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难点和痛点,调动周边资源,积极探索,有效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一、联动资源,构建

样本 | 以“问”促学,双“融”共长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势,从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立足《中

样本 | 融通五育创意实践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秉承“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让每个生命幸福绽放”的理想追求,践行“为实践育人、用实践育人、在实践中育人”的生态教育理念和实践哲学,开发并实施了“融·创”综合实践活动

样本 | “启智融创”课程:让学习成为一种发现

“创字当头,惟高惟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深入研究、贯通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机制,依据课程标准框架从体系构建、实施方案、成效评价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学科融合教育的新路径。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秉持“

第一线 | 基于博物馆志愿服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依托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实践,学校实现了德育资源由单一到丰富,德育实践由观念输出到理念互动,德育工作架构由线性到体系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基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德育工作模式,深化了育人方式改革。南京田家炳高级中

第一线 | 开设“国医启蒙”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在探索、建设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既解决了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零散、形式枯燥、实践场域单一等问题,同时也使得学习方式得以变革、育人模式得以创新,育人效果得以提升,从而助力学生自觉成长

第一线 |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数学教学探索

准确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应是:用生活滋养数学学习,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数字信息及其所引发的数学核心问题,撬动学生认知、丰盈学生情感、涵育学生道德,引导学生经由思维对话,获得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完整“生长”。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