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22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22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有效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大思政课”建设要从变局中谋发展

探索 | 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研究:反思与前瞻

摘 要 课程思政研究是当前的一个学术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筛选并梳理了中国知网近十年来关于此研究主题的1,097篇中文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间、突发为主要维度,力求展

讲堂 | 通过身体的道德教育

闫旭蕾,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此,如何理解、定位“身”与“心”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之于教育实践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

样本 | 落实“回信”精神,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在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回信,赞许他们学习党史的收获,并给予亲切勉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作出“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

样本 | 庚续红色血脉,培育担当品格

周恩来的家乡淮安,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江苏省淮阴中学就坐落在这片热土上。30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用周恩来崇高风范培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目前,周恩来崇高风范育人实践机制已

样本 | 坚持“柔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涟水中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积久而成的优秀文化涵养着一代代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了学校育人效果提升的不竭动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柔性”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不断完善“柔性”育人载

样本 | 力耕育人:项目群驱动德育体系建构

德育一体化建设旨在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贯通的德育体系,在促进德育理念、目标、课程、方法等科学发展的同时,改变德育教学碎片化、割裂化、分散化弊病,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立足

样本 | 赓续尧帝美德 培育少年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淮安市金湖县外国语学校立足富有地域特色的“尧文化”,力求汲取尧帝思想精髓、把握时代脉搏,以尧帝美德助力教

样本 | “创想梦工场”美育综合课程的实施路径

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影视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根据文件精神,开发了“创想梦工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美育引领学生精神

样本 | 三条路径,激活学校全域德育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在“建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的理念引领下,坚持以打造“全域德育”为抓手,以创建“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从环境营造、课程建设、保障完善等多个维度,推进

第一线 | 立足四个“结合” 铸魂育人

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价值观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和体悟。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人物故事与《读本》的教学内容相融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生活背后道理的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

第一线 | 初中生物学科德育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生物学科组在学校的倡导下,通过课堂内体验式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生命性、伦理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热爱生活的意识和爱家爱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