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4年第3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4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本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本刊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

目录

理论学习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师关怀素养培育

摘 要 兴教必先强师,高质量的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关怀素养作为高质量教师必备的关键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并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终实现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

管理理念 | 班级德育的四个维度

摘要 班级德育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德育。班级德育定位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力量,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阵地,也是联结和整合学校德育与其他德育领域的基本节点。班级德育的价值体现在班集体既是学生道德发

管理实务 | 教师专业成长中课堂教学督导的转向与推进

摘 要 课堂教学督导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区别传统的检查式、行政化的督导方式,新时期下的课堂教学督导需要我们转变督导视角,激发全员卷入,从而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生。以“课堂教学督导”

管理实务 | 小学班级家长群信息交流的五个维度

摘 要 班级家长群在数字媒介的支持下已成为小学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SMCR模式系统分析了信息交流过程,阐释了影响信息交流的关键因素,并以SMCR模式为基础,从五个维度探析提升班级家长群信息

教研活动 | 教育叙事创新写作的实践路径

摘要 教育叙事是教师记录生活、反思教育、表达感悟的写作文体,是教师完善教育理念、提升写作水平、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却写不出有新意的教育叙事,而在选题、选材、策略、改法

教研活动 | 县域学校优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路径

摘 要 县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存在学校之间发展不均、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科研品质不高等问题。优化县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三条路径:一是优化评价,实施基础发展、差异发展和卓越发展三级评价,为教育科研工作均

教学理念 | 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

摘 要 革命人物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原因,导致此类课文的教学味同嚼蜡。因此,应针对文本

教学理念 | 小学数学运算方法迁移的“现实化”过程

摘 要 感悟数的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在运算中进行计算方法的直接迁移、计算方式的机械模仿或者计算过程的自由尝试,而是需要引领学生经历“零起点”的认知过程、“裸视图”的思维过程和“应变化”

教学理念 | 思想政治教育小初衔接的主题教学优化路径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小初衔接的主题教学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构建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聚焦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三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学。在聚焦主题时,教师要做到与课标衔接、与学情衔

教学方法 | 生活作文的教学问题及其应对

摘要 生活作文与现实联通,旨在消除习作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之顽疾,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创作欲望,弘扬至真、至善、至美的写作追求。可从情景发生空间、角色认知、活动体验几个维度对生活作文加以分类。当

教学方法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摘要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亲临问题的“现场”,真实感知学习情境的学习活动。它以获取知识为启程点,以实践探究为着落点,以素养习得为关键点,结合确定选题、实践探究、交流评价、反思修改的设计框架,将语文实践活

教学方法 | 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路径探索

摘 要 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是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让小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需要针对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通过融内容、接方法、续策略,对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进

教学方法 | 基于学习任务的小学美术教学目标设计

摘要 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明确学生在任务学习中应有的行为表现、认知形态和递进过程,它具有表现性、整合性、进阶性等特征。“学科任务—表现任务”的改编、“表现任务—认知目标”的提炼、“认知目标—表

教材解读 | 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编排研究

摘要 例题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例题编排主要集中在“数与代数”和“图

外国教育 | 美国乡村教师保留机制研究及其启示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稳定且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我国的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仍然严峻,乡村教师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等问题。通过分析美国乡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