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帮学生正视心理问题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遭遇着心理的困扰,但因为病耻感不愿开口求助,或因为不知如何求助而选择了独自在痛苦中挣扎。这时候,教师需要适时地介入和恰当地处理。一、自我暴露,让学生勇于袒露自我晚自
学术空间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索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正在展现巨大潜力。为了赋能教师心理健康疏导育人能力,进一步筑牢学生心理健康的“免疫墙”,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使用AIGC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主
研究实践 | 体力活动调节抑制控制在焦虑与中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 摘要:为探讨抑制控制在焦虑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作用,以及体力活动在焦虑与抑制控制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两所中学共160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焦虑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研究实践 | 人格特质对高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焦虑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摘要:为探讨人格特质对高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广东省深圳市某高中754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
课程思考 | 对创设让学生有感而发的心理课堂的思考 摘要:有感而发的心理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体验有所感受或领悟,并进行显性或隐性表达,达成课堂学习目标。创设让学生有感而发的心理课堂,立足生情是基础,团体氛围是前提,教师素养是保障。在学生能够有
课程思考 | 绘画疗法融入初中心理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初中生处于自我认知整合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认识自我主题心理课堂上融入绘画疗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深度觉察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客观的自我评价,在完成自我认知整合的同时,养成乐观心态
活动设计 | 变“你信息”为“我信息” 关键词:人际矛盾;表达方式;情景表演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28-03【活动理念】五年级的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大多数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会以自我
活动设计 | 道歉艺术工作坊 关键词:人际关系;道歉;角色扮演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31-03【活动理念】七年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能正处于成长敏感期,他们开始关注与同
活动设计 | 我的情绪着陆手册 关键词:情绪管理;情绪智力;镜观技术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34-05【活动理念】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活动设计 | 旁观泡泡变形记 关键词:校园欺凌;表达性艺术治疗;旁观者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39-05【活动理念】校园欺凌是学生间一种力量不均衡的特殊攻击性行为,具有蓄意
校园心理剧 | 二次方觉醒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庭创伤;亲子关系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44-06【剧情简介】经历家庭创伤的高中生林传音对成长在幸福家庭的转校生黎清雨心生
咨询方略 | 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在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中的应用 摘要:家校沟通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义重大,然而现实中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却障碍重重。针对此,可将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融入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树立系统观,注重全方位家校沟通;构建中立态度,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系
辅导个案 | 走出网络迷途,做阳光少年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短期的、面向未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发现来访者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一名高二男生因为网络依赖经常熬夜,上课睡觉,不与周围同学交流,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心理教师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辅导个案 | 肆意绽放,永不凋零 摘要:一名高中女生长期受困于过往“问题事件”的影响,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缺乏自我价值感。心理教师采用叙事疗法,通过故事叙说、外化问题、发现例外、描述期望等方法帮助来访学生重新创造生命故事,形成积极
生涯教育 | 指向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积极应对生涯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是当前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指向生涯适应力的“4C”课堂目标有助于提升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
一线快递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VR剧本的开发与实践 摘要:近几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在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很少有研究挖掘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更少有研究通过尝试开发虚拟现实产品对中小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进行教育
一线快递 | “微观心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微信平台”新模式探索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微信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交平台,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微观视角探讨了微信在促进家校共育、提供个性化“心育”方案及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方面的作用。实践案例显示
班级心育 | 情绪ABC理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例析 摘要: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只是间接地引起个体的情绪,但其根本原因是个体采取了不合理的信念。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展现了对一位初中男生的辅导实例,应用情绪ABC理论和家校沟通方法逐渐改变该生及其父母
班级心育 | 变“指责”为“赋能” 摘要:与家长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部分班主任在与家长谈话时习惯采用指责的方式,这种谈话方式是单向的,易引发家长的焦虑情绪。由此提出赋能式谈话,其核心观念是相信家长和学生都有解决问题和成长的能力,
家教心主张 | 与孩子在一起,做会共情的父母 摘要:在亲子关系中,被理解是孩子最渴望的需求之一。现实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很多家长习惯讲道理、强行说教,而不知道孩子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共情。分析了不良亲子沟通的三种情形,阐述了共情的四个步骤,即接纳
封面人物 | 封面人物档案 张园,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农工党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新333工程”教学能手,连云港市“乡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头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