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一线教师要高效磨课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特聘专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小学科学)磨课是校本研修中的高频词,它不仅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还让教师习得教研方法,相得益彰。每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
专栏 |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劳动课程标准也提到,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劳动教
专栏 | 美术与科学的跨学科教学探索 传统上,美术和科学常常被看作是截然不同的学科,一个强调创造性和表达,另一个侧重逻辑和实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这两个领域融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卓越的效果。美术与科学的跨学科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
专栏 | 培养学生推理论证思维的教学策略 推理论证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着重发展的一种能力。科学教学不仅要进行科学概念的教学,还应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据推理、有效论证,发展他们的推理论证能力。五年级《光的传
专栏 | 破解科学史教学困境的实践探索 科学史是小学科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科学史的学习不仅是了解已经发生的史实、熟知已被验证的概念和知识,更是指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科学观念的内化。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观看纪录片
专栏 | 多元支架助推深度探究 科学核心素养中的探究实践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也是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利用情境创设支架、探究引导支架、深度研讨支架和拓展延伸支架,可以让学生经历真实有趣、有序有效的长时深度探究实践活
专栏 | 例谈单元项目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强调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探究实践获得经验和知识。项目式学习以驱动型问题为引导,注重实践探究和技能发展,强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启发他们的心智。项目式学习理念
专栏 | 例谈科学课堂深度研讨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合理分析和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判,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这强调了课堂研讨
专栏 | NOBOOK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自然、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NOBOOK虚拟实验是一款虚拟实验软件
专栏 | NOBOOK虚拟实验助力情境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认知建立的启蒙阶段,是他们科学素养形成的黄金期,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NOBOOK虚拟实验能演示科学现象发生的过程,满足学生探索实验过程的需求。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结课三个
专栏 | 《地表在变化》教学案例分析 《地表在变化》是五年级“地表的变化”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从内容上看,主要让学生了解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改变,初步知道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并学会分类;
专栏 | 低年级无纸化测评的实施策略 自2019年起,福建省厦门市将小学低年级的科学期末测评从传统的不检测评价、纸笔评价转变成无纸化评价。无纸化测评的优势在于,从儿童立场出发,测评内容遵循其成长规律,落实科学课程目标要求,夯实他们的科学知
专栏 | 雷达图助力学生发展模型建构思维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科学思维是科学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思维、推理论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模型建构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学生易于研究的、能反映事物
实践 | 基于学生立场的微项目教学实践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和独特的知识解读方式,因此,教学要以学生接受、喜爱、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方式来表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
实践 | “生物与环境”单元学生深度研讨教学路径 深度研讨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科学思维的深入发展。有些科学课堂的研讨只是学生的浅层交流,主要原因为引导浅、时间浅、表达浅和倾听浅。深度研讨的课堂交流倡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探寻,理解科学现象背后
实践 | 浅谈思维型探究取向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系统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它的适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思维型探究的教学效果,但一线教师对于如何设计思维型探究的教学依然存在困惑。现以获得重庆市小学科学思维型探究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三
实践 | 将科学史融入“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 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六年级“生物多样性”单元时,我纵向梳理了12册教科书中的相关科学史脉络,横向补充了相关的科学史素材,融合史料开展教学,试图激发
实践 | 找准科学课后服务课的用力点 小学科学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很快成为学校热门的课后服务学科。在杭州市富阳区东吴小学两个多月的趣味科学课后服务中,我发现学生易陷入无心学习、无法探究、无规可控的三“无”困境,根源在于教师的教
实践 | 大概念下小学科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但目前,有的学校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存在作业目标泛化、内容结构散化、评价形式简化的倾向。在“空气”单元
实践 | 例谈“做思共生的具身科学”教学范式 科学学科中基于动手的“做”与基于动脑的“思”是不可缺少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用探究式学习来统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中体验科学、经历科学,在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
实践 | 让学生感受自然笔记的快乐 自然笔记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自然,在自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视自然笔记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反而认为它是一种变相的负担。为解决上述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自然、
实践 | 让学生真实“触摸”知识 电影《第三类接触》探索了人类与外太空生命的接触和交流,引发了观众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并审视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对应到小学科学教学领域,“第三类接触”便具有了独特的隐喻意义:学生在科
实践 | 融合STEM理念的项目化学习实践 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项目化学习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整合跨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往复、持续的探索过程能培养学生的知
实践 | 项目式学习的开发路径与实践研究 目前,有的小学科学课堂仍存在重灌输、轻体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使他们缺乏探索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小组讨论时缺少自主意见、探究热情逐渐消失、课堂创造
实践 | 小学科学开展SEL教育的路径分析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旨在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与社会技能方面的能力。SEL教育可以完善以往课程过于偏重个体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功利目标,体现非
实践 | 小学科学跨学科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13个学科核心概念时,还要指导他们理解4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是科学概念,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具。从知识层面看,跨学科概念是科学学科普遍运用的主要概念,是学科间
实践 | 山茶花 自然笔记编辑手记  作品给人第一感觉是更像美术作品而非科学作品,应该与小作者对自然笔记的理解与关。自然笔记主张深入大自然,如实记录自己的发现,文字与图片呈现的多是对象的客观属性,具有一定的科学
实践 | 紫藤 自然笔记编辑手记  作品布局合理,一目了然。小作者主要从视觉和触觉上对紫藤的叶、花、种子、荚果进行了观察,其中还用到了量化观察法,如测出叶子和荚果的长度、种子的大小。为了更形象地描述植物的特征
实践 | 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结香花 自然笔记编辑手记  作品色彩简洁明了,文字与图片搭配美观,整体布局尤为巧妙。左边呈现的是结香花开时的情形,“未见其花,先闻其香”比较精准地概括了结香花的特点,“像一个个蜂巢”“30-50枚小花
观察 | 动态模拟日食观察装置创新 原观察不足之处六年级《日食》一课主要设计了模拟三球运动、模拟日食两个活动,由浅入深地探索日食成因。在模拟日食活动中,教材用三个带底座的纸片模拟太阳、地球、月球,通过将三者摆放在同一直线上,并将月球放置
观察 | “紫甘蓝的变化”实验改进 “紫甘蓝在水、白醋中的变化”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紫甘蓝叶分别在白醋和水中的现象,帮助他们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把两片紫甘蓝叶分别浸泡在白醋和水中,观察并记录紫甘蓝叶颜色的
观察 | “双师异地同步导学”教研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广州市从化区小学科学学科积极探索基于全面育人导向的“双师异地同步导学”教研模式,以省学科教研基地、温泉“6+2+N”教研协作为抓手,借助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和省市骨干教师等优秀团队的力量,组建
观察 | 做好县域“科学教育加法”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近十年来,江苏省句容市的小学科学教育在探索中不断突破创新,寻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句容答案。一、做好核心素养加
观察 |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案例(4) 前面的系列文章介绍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它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目前,教育部要求各学科有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个则相对容易。为了让更多教师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区别,下面稍做介
观察 | 破除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瓶颈 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四个故事。磷的发现者——创新不怕愚蠢最怕相同大家知道,磷的发现者亨尼格·布朗特是德国商人,同时也是一位炼金术士。他观察到人的尿液是金黄色的,由此猜想尿里是不是有黄金。于是,他疯狂
观察 | 2023年全球科学教育热点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
观察 | 《中小学科学教育》创刊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期刊(双月刊),于2024年1月正式创刊,人教社“中小学科学教育”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期刊以“传播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交流中小学科学教
观察 | 人教鄂教新教材扎实开展试教试用和审读 为严格执行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国家课程非统编教材初审后续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人教鄂教2022版课标科学教材编写组扎实开展新编修教材的试教试用和一线教师审读工作。截至2023年底,编写组在全
观察 | 鱼尾洲公园水质检测活动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南昌三中高新校区科学社团五年级学生来到了南昌市高新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生态湿地——鱼尾洲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质取样检测调查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学习了水质检测
观察 | “探究蘑菇生长”农业种植体验活动 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的组培与种植社团和草木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了“探究蘑菇生长”的农业种植体验活动。依托学校的整体劳动教育体系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蘑菇种植体验活动,学生完整地学习和实践了种植蘑菇的过程。通过观
观察 | 草地上的落叶应该清扫吗 新修订的大象版《科学》教材采用了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经线、以认识发展为纬线的编写体系。其中,六年级下册教材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进行批判和论证的能力。受大象出版社邀请,河南省焦作市学生路小
观察 | “小果实,大学问”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有学生专用的养殖园、种植园、水果长廊等科技实践生态园,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科技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根据不同季节,学校着力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科技实践特色课,组织学生围绕对应时节
观察 | “小海鸥”儿童科学研究院“最科学”跨年夜 2023年12月31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小海鸥”儿童科学研究院的小研究员齐聚温州乐园,在海洋馆中开展了“最科学”的跨年活动。茶山泉川艺社社长、百鸟灯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大普亲临现场给小研究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