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旬2023年第3期

中学语文·上旬

中学语文·上旬2023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办刊宗旨:倡导教学新的理念,引领教改新的潮流,传播教研新的成果。坚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编辑思想,展示名师、名校、名人风采,扶持教坛新秀,将最新的信息、最精的成果、最佳的设计展现给读者。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探索、名师风采、教海拾贝、单元教案、学习语言、阅读教学、课文探胜、争鸣园地、质疑问难、写作津梁、复习备考、高考回眸。

目录

理论 | “会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策略

摘 要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借鉴传统“会通”之法应用于语文教学,对文本解读、课堂教学、群文阅读以及考试测评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语文教学中,“会通”是揭示文本秘妙之钥、沟通愤悱顿悟

名师频道 | 在言语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任务群解读】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该任

名师频道 | 语文观课评教的教学逻辑运用

摘 要 运用语文科教学逻辑理论指导语文观课评教,价值在于增强观课评教的科学性、逻辑性,进而提升有效性,体现在以教育、课程、教材、学科等理论为学科逻辑的依据,以学习理论为学的逻辑的依据,以教学理论以及学

名师频道 | 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三个显著标志

摘 要 高效阅读教学的境界是:设置学习任务,落实实践活动,关注集体训练——此三者,是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明显标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实践过程;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集体参加的以学用语言、

教学 | 大单元视域的高中语文“精准”文本细读

摘 要 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依据教材“单元提示”及课文的“学习提示”,围绕大概念,在每一课时、每一个环节学习中的知识、概念、技能和策略等,让文本细读成为最

教学 | 感性 知性 灵性

摘 要 本文以《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山水的不同审美层次,窥探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审美境界,并试图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这一核心议题。这一过程包括感悟自然山水

教学 | 学习者:情境任务创设的起点

摘 要 语言运用情境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创设相应的情境十分重要。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为例,探讨了基于学习者的情境任务创设。从为学习者经验而设,为解决问题而设,为思维品

教学 | 炼制写作知识 注重过程指导

摘 要 引导学生自主炼制写作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实践运用,才能够提升写作素养。笔者以统编教材“抓住细节”为例,指导学生从单元阅读积累中建构“抓住细节”的方法,为写作提供方法支架。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对学

教学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整固创练策略

摘 要 近几年高考反复强调“教考衔接”,统编版教材价值突出,内容丰富,是语文高三写作备考的极好资源库。作为教师,要守正创新,积极研究开发,科学梳理、整合教材资源,并通过改造创新,使之助力高考写作。笔者

教学 | 作文讲评课:应以逻辑思维培养为主线

摘 要 作文讲评课要精心设计,把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主线,因为就高中议论文写作而言,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结构混乱、缺乏逻辑。利用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

教学 | 文言文说理技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以高中文言文典型篇章中的说理技法为切入点,通过经典作品《六国论》中的相关论证说理技巧为范本,探索以经典文言文的说理技法应用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具有的可能性,并对其教学应用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

教材 | 怎说《芣苢》是喜悦之情

摘 要 《芣苢》篇幅短小,在课堂教学中常被教学主体轻视,导致解读不到位,教学不深刻等诸多现实问题。首要问题表现在论及“怎说《芣苢》是喜悦之情”时,教学主体间存在理解差异: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默认忽略,学

教材 | 论《过秦论》对《谏逐客书》的效法师承

摘 要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

教材 | 语文教材研究的视角:体性、类性、篇性

摘 要 语文教材研究需要关注体性、类性、篇性。体性,守住语文课的定位不偏不倚;类性,指明教材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篇性,极力挖掘文本的形式秘妙。立足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过程,以此三者为视角分析《饮酒(其五)

课改 | 多重结构 立体视角

摘 要 小说《孔乙己》中存在着多重结构,多重结构的设置使小说文本呈现出多重的主题内涵。本文从情节结构、叙事结构、象征性结构等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归纳了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试图在课堂教学中

课改 | 逻辑思维引领下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及实践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文言文的教学为实践案例,以逻辑思维为路径,提出深度学习教学的三个

课改 | 基于整合思维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

摘 要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公布,跨学科学习作为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的热点词语。然而对于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依然存在诸多误解,它并不是简单的不同学科知识的并列,而

课改 | 提问导读让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真实、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提问,带着问题读名著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

课改 | 追寻“生命在场”的教学叙事

摘 要 一切教学叙事,均建立在特定教学理念和教学情怀的基础之上。优秀的教学叙事,应以生命与成长为叙事之魂,以记述真实的教学生活为叙事之骨,以课程目标和相应学理为叙事之经络,以教育情怀和健全人格心理为叙

评价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后作业诊断和改进

摘 要 从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到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其具体操作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本文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对课后作业诊

拾贝 | 大厦将倾无人察 芥豆之慧天下知

摘 要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刘姥姥以“闯入者”的身份来到大观园,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殊不知,她也成为大观园中人眼里的一道“风景”,在被审视中实现取悦他人的价值。这种“看与被看”视角的切换,使得刘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