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旬2023年第10期

中学语文·上旬

中学语文·上旬2023年第10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办刊宗旨:倡导教学新的理念,引领教改新的潮流,传播教研新的成果。坚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编辑思想,展示名师、名校、名人风采,扶持教坛新秀,将最新的信息、最精的成果、最佳的设计展现给读者。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探索、名师风采、教海拾贝、单元教案、学习语言、阅读教学、课文探胜、争鸣园地、质疑问难、写作津梁、复习备考、高考回眸。

目录

视点 | 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践

摘 要 语文学科大概念是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重构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抓手。聚焦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传统的基于单篇课文的课时设计已无法满足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为此需要引入单元

争鸣 | 任务群视域下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现象及对策

摘 要 学习任务是统摄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的载体。要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针对教师在学习任务设计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文章从任务选择、任务策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方面提出了

阅读教学 | 试论知识性读物的课程功能和教学实施

摘 要 知识性读物具有帮助学生获取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习得阅读方法、培养人文科学素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四个方面的课程功能。教师要根据这四个课程功能开发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在“读—研—写”的融合教学中实现

阅读教学 | 庄子散文教学拓进三法:接、化、发

摘 要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异质文化对话属性、寓言书写的语言强可释性、修辞方式的隐喻化,这使其获得教材身份后的教学难度陡增。庄子散文“如何教”,是一个严肃且迫切的教学课题。回归具体篇目,根据其文本体式,

写作教学 | 议论文结构升格的思维技术:正·反·合

摘 要 “正·反·合”辩证思维作为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思维方法,是解决议论文结构单一浅显、回避思辨等问题的关键思维技术。文章以学生真实习作为例,运用“反面”“合力”思维技术升格原有

写作教学 | 思辨性表达要把控好五个“度”

摘 要 思辨性表达是语文学习任务之一,也是新高考的趋势。《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想表达顺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缺一不可。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思辨性表达就是

写作教学 |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驳论文阅读与写作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质疑和反驳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统编教材也非常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质疑反驳”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多处强化它们的实际运用。对此,教师在进行驳论文

写作教学 | 创造性阅读与过程性写作的“读写共生”

摘 要 2023年新课标全国I卷的一道文学短评写作简答题的出现,体现了命题者致力于“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也给一线教师们提出了新的难题和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基于什么教学目标与何等教学难度来展

教例品评 | 古典散文教学的层面、取向与原则

摘 要 古典散文教学在“一体四面”的基础上,应向更为深层的言语情趣、言语人格、言语境界等层面掘进。教师在教学价值取向上,应注意“知”“情”“意”“行(言语表现与创造)”素养的有机培育,并突出“行”素养

教例品评 | 《昆虫记》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背景与主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同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个任务群概念,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文本解读 | 了解历史语境 读懂文本真义

摘 要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按照“秦晋之好”“秦晋恩怨”和“晋郑之怨”分门别类地梳理出与其关系密切的史实,进而提出如下观点:一是了解必要的历史语境是准确读懂文本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二是教师应该在备

文本解读 | 例谈叙事视角在小说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摘 要 基于叙事视角寻找小说文本所表现出来的证据,确定可靠或不可靠性的存在及其具体类型,再连接可靠性和不可靠性与对叙述者的推断,思考叙述者与读者之间所存在的对话——以这样的方式去解读小说文本,可以判断

课题选萃 | 从生成走向深度:链接旧知 衔接技能

摘 要 使学习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以成长型、批判型、反思型等思维方式培养未来世界所需的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立足高中语文学科的需求以及教学实践,关注思维起点,通过探究“链接旧知 衔接

课题选萃 | “以终为始”:基于UbD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摘 要 以统编《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以“修身处世之道”这个“大概念”深度整合六篇选文,在古代先贤和当代生活之间搭起指向持久性理解的学习桥梁,呈现出一个相对成熟的基于UbD的文言单元教学设

课改在线 | 语文课程育人途径刍议

摘 要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

课改在线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教学的三重策略

摘 要 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思辨性表达作为《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教学的三重策略,推动学生从作者、读者视角掌握该书内容,在完成多学科跨主题任务、自主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阅读分享

备考 | 论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的四个意识

摘 要 新高考命题具有基于真实情境、因文设题、读写结合、关联教材等特点,据此,语文一轮复习教学可在思维品质的提升、读写的融通转化、重视教材的回归、答题的规范训练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 | 高考“无论句”构式及其教学价值

摘 要 从构式语法视角,审视和阐述“无论句”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近些年高考中涉及的“无论句”考查形式,指出了学习和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 高考&nbsp 无论句&nbsp 构式

教学反思 | 依托论辩之火 点燃思维之光

摘 要 笔者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在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中确定“论辩式学习”的范式,让学生通过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辩驳建构、把握规律,超越批判性思维,形成高阶的融合思辨的意识与能力。

微论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 要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指向核心素养,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笔者运用“逆向设计”理念,从制定科学、精准

微论 | 例谈拓展学习活动设计

摘 要 拓展学习活动是基于课文中的某个点,向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认知领域的学习活动。从内容上看,写作背景、语文知识、主题阅读、话题写作等都可以成为拓展选项。拓展什么、用什么拓展、怎样拓展和拓展的目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