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

地理教育

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本刊遵循地理教育及期刊发展规律,本着“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办刊宗旨,依手托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雄厚的地理教育人才,并得到了编委会各专家的悉心指导。《地理教育》正蓬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教学研究 | 时事热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须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2003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的课程要求[1]。2017 年

教学研究 | 借助校本课程的地理学本课堂教学探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教学型、导学型、学本型”三个阶段,目前正向“学本型”发展。21世纪初,我国已有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研究学本课堂,沈建民在2002年提出,教师进行课堂教

教学研究 | 依托乡土资源的教学情境创设

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为建构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主导的课程,课标对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进行

教学研究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案例设计

作业设计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重要的一环。作业管理与设计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关键步骤,虽然文件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但也是高中学校应

教学研究 | 基于乡土地理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原则与路径

人文底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与科学精神共同构成全面发展人的文化基础。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学习内容具有课程育人的独特优势。在乡土地理课程“威宁草海”的开发利用中,就如何通

教学研究 | 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实践研究

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指引,是育人理念的源泉,是教学路径的依据,是学习评价的准绳。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制定发布和修订完善,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近年来教

教学研究 | 运用合适的板书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强调了地理板书的作用,围绕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展开板书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板书教学的一些优化策略。一、重视板书的原因板书能够反映课堂上的重难点,可

教学研究 | 地理情境化作业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究

一、地理情境化作业的概念和优势地理情境化作业是一种新型的地理教育方式,它将社会生活实际情境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地理情境化作业强调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学

课堂教学 | 浅谈“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案例选取与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广东省开始全面推行使用新教材,同时也迎来了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一线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结合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进

课堂教学 | 融入城市研学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在旅行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2016年11月,教育部

课堂教学 | 诸葛亮北伐得失的人文地理因素探讨

一、诸葛亮北伐过程概述北伐曹魏,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实现分久必合之国之大统,是诸葛亮构建的长期战略规划。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要以蜀汉偏隅一己之力,消灭强大的曹魏,如同蝼蚁

课堂教学 | 图解“月相”教学难点

“月相”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月相图也比较复杂,属于难教学的部分。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了本节教学难点的突破思路。一、教学

课堂教学 |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在课堂上被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1]。地理学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等特点,地理

课堂教学 | 基于本土情境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地理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要会创设基于生产生

课堂教学 | “三新”背景下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评判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有课标原文及课标解读,厘清认知内容、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水循环”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认知内容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复习备考 | 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基本内涵概述SOLO理论是一种量化学生回答问题质量、反映学生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它从皮亚杰认知理论发展而来,比格斯与格里斯将其发展为可观察和评判学生行为变化结果

复习备考 | 基于统计数据的地理高考复习实效提升建议

高三阶段的地理复习备考需要高效进行。在这个阶段,伴随着学生整体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齐备,以及学习状态的提升,会产生较多的教学契机,教师能否把握住这些契机并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教学,影响着高三地理复习的实效。笔

复习备考 | 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科技等领域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它涵盖了多个领域,为国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能够促进国

复习备考 | 高中地理教师原创命题能力提升的探索

命题,尤其是原创命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础工作,是教学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具有诸多方面的功能,对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有直接导向作用。所谓原创命题,就是教

教法新探 |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

教法新探 | 主题式教学在地理中考复习课中的教学应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优化课程结构”“活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改革”等课程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充

教法新探 | 地理情境教学的课堂实践探索

一、背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地理情境为载体,而地理情境的选材应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要努力呈现经济

教法新探 | 渗透家国情怀的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家国情怀”指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1]。为

教法新探 | 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新探 |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地理活动式教学探究

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问题设置的思维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的统合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

教法新探 | 基于地图叠加方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的载体。地图能呈现各个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变化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地图,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张璐璐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地图

教法新探 | 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思考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世界的探究,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1]。当前地理项

教法新探 | 基于PBC的初中地理图说学教策略的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

教法新探 |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一、研学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研学旅行设计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念,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时空观念为导向,结合地理有关该理念的相关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和研学的具体情况,设计“保护深圳湾绿色长城——福田红树林

地理实践 | 高中地理研学与生态文明融合育人的实践探究

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研学和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迫切需要的教育模式。地理研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特征,而生态文明教育则鼓励学生保护环境、

地理实践 | 巧借移动端地信软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野外田野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囿于资源、时间、安全等因素影响,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一直是地理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当前野外实地考察一直采用传统的方

地理实践 |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

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强调“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指出“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1]。地理野外考察实践课程因其特有的属性,客观上会使学生与真实世

地理实践 | 地理实践力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培养策略探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区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中最特殊的一项指标,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

课标教材 | 五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对比分析与整合使用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呈现[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后,普通高中地理五版教材(人教版、湘教版、沪教版、鲁教版

课标教材 | 五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体系结构对比研究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教材编制由原来的“一纲一本”走向“一标多本”原则,教材也因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1]。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地理教育的新目标和新挑战,教师

课标教材 |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与桥梁,是教师调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构建的手段。一本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基础

课程思政 | 课程思政嵌入博雅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前言自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源起以来,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相继推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在思政工作中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机制的协同

课程思政 | 谈“地”说“理”之区域地理中的哲学观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到“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其中,“解释地区特征”表明地理研究的单位是区域。“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表

课程思政 | 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探讨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自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不断进行交织和碰撞,青少年的思想和观念尤其是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同时,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