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5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5期

旬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目录

卷首 | 精品素材六则

史铁生经典语录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

特别策划 | 视界之外,世界由青年开启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笔:李奇 林墨 青年看世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看,更是对视野之外的思考、感悟与行动,以此开启对“新世界”的探索。古有魏源凭借其著作《海国图志》启发民智,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如今,跨越百年时光,中国青年正值青春韶华,...

时事热点 |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和“重新养育自己”

热词一:“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近日,“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成为热点话题。“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远远看去,公路上疾驰着一辆辆豪华气派的汽车,走近了看,车壳下面是一群人在赤脚狂奔。”这被网友总结为“草台班子理论”,意...

时事热点 | 游神英歌舞燃动海内外

2024年农历新年期间,福建的游神民俗活动爆火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而且受到许多海外游子的热切关注。在这个春节同样“出圈”的还有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这一“中华战舞”的火爆不仅仅存在于潮汕地区,还传播至英国。2月11日,在伦敦举行的“四...

时事热点 | “课本封面”为何让人感到惊艳?

2024年3月,“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 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又有“日出江...

时事热点 | 再见了,喵馆长

“那就好好说声再见吧!”3月10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金琤发在美院图书馆官微上的一篇纪念文章刷屏了。 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有一只猫,在图书馆生活了13年,陪伴过很多届美院学生,大家都亲切地称它“喵馆长”。3月8日清晨,“喵馆长”...

经典读本 | 《一片叶子下生活》《古典幽梦》

刘亮程:《一片叶子下生活》 作者简介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小说《虚土》《凿空》《捎话》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

素材活用 | 诗不在远方

央视龙年春晚的节目《如果要写年》中,来自大山的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真挚的诗句,描绘了许多人在心底对年的美好憧憬与想象。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们出生、成长、恋爱、结婚、老去……或许阻挡不了时间的...

素材活用 | 素材纸条: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五)

课文一:《与妻书》 主题:家国情怀;人生选择;生命价值…… 课文介绍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

素材活用 | 继“网”开来,乘“数”而上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三十年来,中国超四分之三的人口、千行百业实现“触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面对共处”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代青少年在生活中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共处问题。共处的结果有碰撞,也有推进……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篇作文的材料很简单,首先明确写作的对象是“当代青少年”,所以整篇作文...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人生答案”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代和社会是出题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答卷人。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有人说,多样的人生会更精彩;也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也是经历过多样人生后的一种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此,你...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广度与高度”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古代关于读书求知的哲理性诗句很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诗句强调知识要有广度,王之涣诗句强调知识要有...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尊重不同喜好”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喜欢春天,有人喜欢秋天。 同样是喜欢秋天,有人喜欢它的丰盈、华美、沉甸甸,有人喜欢它的清、静与悲凉。 这都很好,应尊重不同的喜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感性与理性”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向来不是理性。尽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动力始终还是各种感情。——勒庞 材料二: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无为·无败”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第六十四章)写道:“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对于“无为”的理解,教材是如此解释的: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在本课的“学习提示”中,编...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折扇的两面”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可能是书画,承载古人的喜怒哀乐;一面可能是空白,留予后人思考填充。 一柄折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作文极具思辨性,要求考生...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被理解”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说,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而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却认为,寻求他人理解,无异于出卖自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或看法?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题目语料简...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最大公约数”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大公约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许多事情都可以“求最大公约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上面...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心怀乡土”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费孝通《乡土中国》 胡同文化...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生活是最大的悬疑”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最大的悬疑,人要愿意去面对,要敢于去尝试。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共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意指:生活充满无数未知与变数,以其...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平与不平”导写

文题 甲:道路坎坷不平,人心也不平,这世上大概只有水是平的。乙:水也不平。你没看到,高处的水与低处的水根本就不在一个平面。 上面的对话引起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材料的核心要素在于探讨“平...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沉浸

在这个锣鼓喧天、人人登台唱念坐打的时代,浮躁成了一种传染病,众人皆患之。此时,于色彩中朝圣黑白,于喧嚣中珍惜宁静,于浮躁中沉浸自我,方为上策。 沉浸,从字面解释便是沉醉于某项事物而难以自拔。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境界,是我们低头赶路时耳旁只有风...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校园的冬

北纬34度的冬是不太明了的,它不像南国的冬,总挂着湿润连绵的细雨,更不同于北国的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在某个熟睡的夜里悄悄扎根,等到人们反应过来,它早已铺满了大地。 校园的冬是从梧桐落叶彻底干燥开始的。秋的余韵躲藏在遍地的梧桐叶中,当最...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只有一个人的村庄

生活的仆仆风尘追得每个人都狼狈不堪。在这繁忙的都市里,能够在精神的小屋里寻找到一个宁静的自我,也是一件难事。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就是一部让人身处滚滚红尘亦能体悟世界辽阔又静谧的作品。 他是村庄最闲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去猜想狗的心事:“一条...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忘川之水,泠泠成歌

“名士不陨,才思不灭。”各朝名师仙逝后居于忘川。一时间,秦汉武威、魏晋风骨、盛唐华章——这就是以中国历史人物和故事为核心构建出的历朝历代名士共聚忘川的“忘川风华录音乐企划”。 企划者们围绕忘川之地,写一梦千年,昭示浮华似幻。每位历史名士都带...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谈谈艺术

从小到大,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何一幅画可以价值连城?为何几个颜色不同的方块就能成为一个流派的奠基石?其实,大多数人对于一件事物是否是艺术品的评判,并非来自自身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而是来自外界信息,如是否被某某艺术...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相信桃源存在

储存的知识越多,人越能意识到未探索领域的广阔,也越能感到自身的渺小,无力感与迷茫感随之而来。然而我认为,拥有越多知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求知路上会越无措。相反,到达一定境界后,知识的累积会加强我们前进的信念感。 诚然,我们接触知识的范围越大、垂...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行走山水间

江畔暮雨纷纷,夕阳西沉,将金纱披于群山间、林间、亭下。没有人乐意沉沦于俗世间,因而,每每行走于山水,任何人皆可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情、一份意。古往今来,我们见证一代代白丁、名士歌颂这一片净土,有时不禁发问,这般山水,如何让世人往来而不绝,沉醉...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生命的减法

林清玄说:“生命若减到极简,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一朵云就是无垠的天空……”减去生命的凡俗与困顿,为自己寻一口山泉、一点光亮、一方纯美自然。 从生命历程看,每一瞬间都在指尖流逝,这是自然永恒不变的减法。我们的生...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力闻其详,尽审其本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无意争辩这是否是最好的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不管是留在校园还是走向社会,我都提倡“力闻其详,尽审其本”。 “闻”,是听说,知道,了解的意思。...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从历史中走来的温良

中华民族怀揣着一颗温良的心从历史中走来,从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到如今吉祥物陪伴斐济代表团走完全场,那生生不息的、炽热的、跳动着的是流淌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温良。 温良是一种力量,是内敛而又散发着温暖的力量;温良是一种同情,是不忍心看他人...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以水载道,细刻人生

纷繁世界,信息爆炸,在追求速度与效益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看到水磨工夫,细刻人生的韵味与价值。 水磨工夫不是拖沓,而是如水一般,注重积累,达到水滴石穿、聚河成洋的效果;如水一般精雕细刻,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如水一般注重韵味与内涵,达到润物细无声...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携一缕月光皎皎,觅一份自我遥遥

日升日落,是白昼和黑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是宁静与自我的赞歌。皎皎月光之下,你我当怀一份“月光精神”,追寻那个心向往之的自我。 明月高空悬——庸常生活中,月光化作明灯,照亮平凡人生。 “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他抬头看见了月光。”在为碎银几两奔波...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人间暖阳

一边悲伤,一边温暖;一边遗憾,一边治愈。 梦想与现实,生离与死别,都是人间暖阳。 刘十三点了播放键,一串温柔略带忧伤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十三,妈妈走了。你要听外婆的话,别贪玩,努力学习,考清华考北大,妈妈希望你啊,去大城市工作,找一个爱你的...

星计划 | 文字让我热泪盈

学生简介: 我是一个穿梭于浙江与湖北两省,喜爱写作的女孩。我出生在浙江乐清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镇子静静地躺在巍峨奇秀的雁荡山下,两条小溪像玉带一般穿镇而过,汇聚东海。而我的写作就缘于玉带旁边的小学,始于启蒙老师布置的每一篇周记。如今翻开保留...

星计划 | 严老头

平坦的大山丘上,立着两户黑瓦白漆房。清晨后山林的翠翠鸟声,软麻人字拖的摩擦声,“叮铃铃”的铁门开锁声,这就是严老头的日常。 每年清明节和春节前后,严老头每天都忙得抽不开身。平日闲暇里,他倚着摇椅,扇着黑白相间的孔明扇,偷偷地在保安室小歇一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