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3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3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要问

评论 | 深刻把握高校思政课以理服人的内在要求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作用于大学生思想灵魂深处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讲道理的本质贯穿其中,要求必须做到以理服人。高校思政课以理服人

探索 |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三重思考

摘 要 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内蕴教育者的立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手段。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途

话题 | 高校数字化思政课建设的变化规律及应对

摘 要 在高校数字化思政课建设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精准化和育人实效得以提升。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资源,时间、空间和育人格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指

讲堂 | 走向专业伦理

摘 要 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内在需求,而非外部强求,是专业生活展开并实现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班主任专业伦理发展的核心议题包括需要其具备必要的伦理学知识,形成应有的专业道德敏感,能够实施正

样本 | “体育+思政”一体化融合育人路径探索

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关系和

样本 | “一核三全”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以“一核三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特色德育品牌创建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

第一线 |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运行的“134”路径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破学段之间的界限,对涉及的诸多要素或各个方面加以全面审视,从而找到有效衔接的方式与途径。目前,初高中思政课分别有《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书评 | 转向道德的背后,面向道德教育的未来

道德,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通常给人一种从天而降、从来如此的印象。事实上,只要我们回头眺望,就能够发现,从古至今关于“道德是什么”的回答已然几经转圜,甚至全然颠倒;只要我们转头四顾,就能够察觉关于“道德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