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16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16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时代赋予心理健康相关概念新意蕴

新时代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使命、新任务。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特别是更新观念,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进行符合时代意蕴的新诠释。一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新诠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直接发生关联。从

评论 |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摘 要&nbsp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指明了方向。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

探索 |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nbsp 传统的认知主义视角将心理健康视为纯粹的精神活动,主要关注通过认知重构改善情绪和行为。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智活动不仅是大脑中的符号处理过程,还深深植根于身体的动作和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

话题 | 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党中央

话题 | 时间贫困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摘 要&nbsp 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时间贫困现象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业负担日渐增多、闲暇时间不受重视、时

话题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干预新探

摘 要&nbsp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适应较差、学习投入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证研究发现:教师、

话题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国际动态与趋势

摘 要&nbsp 世界范围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成为多国共识。通过相关国家的实践动态梳理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呈现下列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台

讲堂 | 用对话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

摘 要&nbsp 心理教练作为本土化心理健康促进的干预模式,通过对话的过程,不断激发当事人的内在动力、活力、潜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最终推动当事人成为自我解决问题的主体和专家。在使用心理教练对话技术开展

样本 | 创建“心育班级组”,助力师生向阳发展

摘 要&nbsp 为进一步贯彻“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理念,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探索创建特色心育班级组,推行“全员心导师”制度。学校实施心育班级组导师制,多渠道提升心导师的专业能力,打造心育班级组

样本 | 彰显“尚美”特色,实现高质量育人

摘 要&nbsp 美育是温润心灵的教育,关乎时代新人培育,关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针对当前重分数、轻美育的普遍现象,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积极推进审美教育,为儿童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学校通过拓

第一线 | “物象”理念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摘 要&nbsp 以班级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化人是班级德育的至高境界,也是广大班主任的共同追求。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价值培育的过程,也是价值观确立、认同和转化的过程。在“物象”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帮助学生

书评 | 一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盛宴”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表现出多元化、低龄化的发展态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在教育实践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