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3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3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教师德育能力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

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应当思考“谁来培养人”的教育关键力量问题。总书记说“有高质量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表明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抓住

观察 | 加强家校沟通,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也将“ 强化

观察 | 智能时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转型

智能时代已经向中国教育走来。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专门强调,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

探索 | 新时代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的路径探析

摘 要 从将美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多的美育话语及政策,尤其随着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及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探析大中小学美育

探索 |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特性

摘 要&nbsp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国家政治观念、保证国家按照既定方向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但是,现实中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存在相互割裂、知识重复

话题教师发展和师德建设 | 师德的本义与新时代师德建设

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

讲堂 |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小学德育实践体系建设

关于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我想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生命教育视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 二是小学德育实践有哪些载体,分别是什么形态 三是在小学德育实践体系建设中以什

域外 | 美国课后服务举措及启示

摘 要&nbsp “三点半难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放学时间早,家长下班时间晚,孩子无人照料使得课后服务应运而生。美国课后服务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其在课后服务的场所、保障、内容、人员、评估上

样本 | “六位一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

样本 | 新时代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听障学生

样本 | 班本“节”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节日之于个人、家庭、社会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尽管形式不同、主旨有异,但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第一线 | 一粒米开启的德育之旅

在这次珍惜粮食的主题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岗位、有作为、有地位,他们成为主动的探究者、热情的参与者、果敢的行动者。活动因为烙上了生活的印迹而变得辽阔 生活因为有活动的引导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德育就是这样

第一线 | 以生活为引,觅规则之效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视角出发,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同规则,解决规则困惑。同时,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一线 | 融德育于作业设计中

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更应该关注作业中凸显出的综合育人功能。设计好作业、运用好作业、改进好作业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成才先成人,数学学科德育必不可少。最新的教育政

第一线 | 书包随想

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很难左右家长的思想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宣传,但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做到,让学生在校真正减负,作业少一点,书包轻一点,这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的义务。工作二十几年,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已经为人

会议综述 | 新时代·新德育·新探索

为回应新时代对德育的新要求,倡导德育学者关注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推动德育理论创新,促进德育青年学人的学术成长,激发德育研究共同体的活力,2021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