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为自己许一个秋 我曾经写过不少赞美和思考秋天的诗文。而在今秋,在徐徐凉意中,在熙熙攘攘的街市里,我又忍不住提起手中的笔,再次想到最可爱最哲理的秋。是的,夏天的骄阳、暴雨还没有完全散尽,人们就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深情的
思域 | 试析“兵强则士勇”的语义构成及语境内涵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嬴政下令驱逐外来客卿时,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南朝裴骃《史记集解》援引西汉刘向《新序》,称当时李斯已在革逐途中,行至半道写了一封劝谏“逐客”的奏书,让人送达朝廷,秦王看后立刻派
思域 | 新课改以来《我与地坛(节选)》教学的进展与问题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其中第一、第二节被纳入统编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前三版教材都将这两节编排为精读课文,而粤教版则把它定位为学生拓展阅读部分。本文以前三版教
思域 | 关于语文教学“大”现象的思考 当下,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语文教学中的“大”现象变得异常火热。大单元教学、任务群教学、项目式学习、群文阅读、深度学习等,不一而足。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占据各种专业期刊的黄金版面,汹汹而来,有关“大
思域 | 需特别重视评论写作教学有效实施方式研究 文学评论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开展文学赏析和评论写作,然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语境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却普遍较为低下,这直
思域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情境的特征、教学价值及创设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树人的根本,则在于使其养成核心素养。素养养成离不开情境,素养总是需要人在复杂情境中通过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达成。[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
教法 | 赏形韵之美 悟表达之道 【教材分析】《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有着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作者郭沫若先生开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郭沫若先生用寥
教法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打底工程,也是学生构建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
文境 | “桃源”背后读峥嵘 《桃花源记》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世外桃源”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对于该文的解读,古来不乏真知灼见。不过,如果越过“桃花源”的神奇,知人论世,去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就会感觉曲径通幽,别有洞
文境 | 物·理·道:《庖丁解牛》的解读向度 一、大单元设计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庖丁解牛》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座高峰,儒、道两家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李泽厚即以“儒道互补”总结中国士人的人生路径及其艺术意念,“表面看来,儒、道是
写法 | 紧扣关键 多元分析 创新思维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