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11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11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智能时代的德育数字化研究:优势与局限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人类社会诸多领域。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拓宽学校教育的传统时空,数字技术也深刻影响着师生

评论 | 智能时代学校德育的五大坚守

摘 要 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深刻推动学校德育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同时,也让学校德育面临错综复杂的难题。基于此,学校德育在与智能时代共舞交融下需要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其根基性

探索 | 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德育变革:机遇、挑战与应对

摘 要 数字化是引领未来的新浪潮,面向数字化是德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时代的德育,需要针对人的数字化生存状态,以数字技术为器用,赋能道德教育,改善人的伦理生活状况,促进人的道德发展。数字技术赋能

讲堂 | 以智能为核心搭建一个思考德育的新框架

摘 要智能时代所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历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在于它将实现智能的大规模生产,将带来我们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的逻辑起点和思考框架。智能机器正在成为在人类、其他智慧生物和超自然存在之外的新道德

样本 | 新时代“数字思政”的“邵武答案”

摘 要 新时代,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赋能“大思政课”,促进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整合发展的潮流中,福建省邵武市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数字思政”本土教育之路:以数字化建设为着力点,增强本土思政的支撑

样本 | 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赋能德育评价创新

摘 要 德育评价是德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德育模式和提升德育效果的重要工具。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现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化赋能学校德育评价工作,以此塑造全新的德育形态,

样本 | 身心强健,以忠为魂

摘 要 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致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学校秉承“办适合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德立、善学、合作、创新”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人人出彩”的课程体系,实

样本 | 儿童化视角下小学“五史”教育路径探索

摘 要 “五史”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开展儿童化视角下的“五史”教育,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对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建设,以

第一线 | 对话理论下提升初中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策略

摘 要 在初中阶段主题班会中引入对话理论,能够保证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层次对话,推动教师与学生在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实现主题班会的育人目标。目前,教师对话素养不够、课堂对话活力不足、

第一线 | 德育班会的解构与重构

摘 要 班会是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近期遭遇的困境选取班会主题,并通过师生共商共议的方式予以解决。当下,德育班会存在浅表化、空洞化等问题,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班主任

第一线 | 巧用乡土资源,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摘 要 乡土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以乡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培养学生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既有利于厚植乡土情怀,又能强化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秩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