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18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18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以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精神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对美

评论 | 弘扬雷锋精神时代价值 推动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摘 要 弘扬雷锋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世界性的文化符号,是世界性的永恒价值,是世界性的精神坐标。向世界传播雷锋精神,要让雷锋

探索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建构

摘 要&nbsp 道德话语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话语出场、语境、主体、主题、内容、策略等方面建构

讲堂 | 家长能否放弃培养“国家栋梁”?

摘 要 在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之下,一些家长表现出的“躺平”的育儿观值得关注。将这一现象置于教育学视角下剖析,不难发现部分家长对“栋梁之材”目标定位失之偏颇、生活视界相对狭隘,以及对平凡与平庸价值取向存

样本 | 家校共建,陪跑未来

摘 要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以“陪跑未

样本 | 践行“五色”德育,争做“金色凤凰”

摘 要 构建高质量的学校德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契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德育体系,通过德育目标引领、

样本 | 德载“杭行”之舟,共育“五行”学子

摘 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立足自身德育管理的经验积累,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从顶层设计、习惯养成、家校社协同、品牌创建等方

样本 | 1+N+7:“七彩”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摘 要 建设高质量德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在“写好人生每一笔”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从“七彩”德育课程体系、课堂育人范式、活动育人主题、家校社协同育人样态、育人队伍建

第一线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略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道德与法治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

人物 | 爱心筑梦 泽被千秋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广行善举,博爱无疆,在兴学育人、立德树人的征途上倾注心血,其恩泽惠及全国,影响深远。值田家炳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国德育》特组织文章,重温其

人物 | 田家炳德育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 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用自己的一生生动展现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道德智慧及德育实践,形成了爱德胜财、回报社会的田家炳德育精神。田家炳先生的这一德育精神,源自其对人生道德问题的感性体悟、

人物 | 炬火不息 德泽长流

田家炳先生(1919—2018)是香港实业家、慈善家。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于1982年创办了非牟利慈善机构“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资教育。田先生谦称自己“读书很少”,是教育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