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4年第13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4年第13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构建思政课建设新气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思政课建设要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道理讲深,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力。思政课有鲜明的政治性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筑牢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文化根基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

评论 | 以“六个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摘 要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标准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综合素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品格

评论 | 新时代德育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摘 要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优良品德,需要踏踏实实,同时也需要开拓创新。新时代德育创新的基本要求主要有:方向正确,要坚定指向高质量立德树人;系统设计,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贴近

话题 | 思政课教师要坚守“六要”提升“三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话题 | 思辨教学: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方式

摘 要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辨教学作为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方式,源于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内在规定性,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使然,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思政课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依托教学内

话题 |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师生关系的重塑与优化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导致思政课交往空间多样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以及学习方式智能化,重塑着思政课师生关系。这种转变带来诸多挑战,虚拟场域的师生交往淡化思政课的师生关系,“信息茧房”稀释思政

样本 | 德育校本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实践探究

摘 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基于项目化实

第一线 |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有效实现的完整链条

摘 要 “生活化”是德育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生活化起点在于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其归宿在于对生活的超越,引导学生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基于此,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