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3年第20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3年第20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以“五史”学习教育坚定学生信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必须夯实好青年成长和发展的信仰本色、思想底色和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评论 | 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策略

摘 要: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可以整合力量,形成育人合力;还可打破传统教育思维,规避非此即彼的育人困境。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不少学校和家庭缺乏教育默契,协同意识不强,没有达成育人共识;一些家长在协同育人

探索 | 发挥红色校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研究*

摘 要:红色校史有着深邃、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学校文化的鲜亮底色和鲜明符号,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好红色校史的育人作用,对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涵育深厚人文素养、强化爱

探索 | “大德育”工作新课题:打开孤独症儿童心扉*

摘 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孤独症儿童发生率呈现明显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公共卫生问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由于存在社会交流障碍,常规德育和心理方法难以奏效,给德育工作、班主

话题 | 论高校“五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摘 要 :“五史”学习教育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关乎时代新人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高校应紧扣立德树人目标,坚持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建构起包括协同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话题 | 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理路*

摘 要: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丰富的资政育人资源。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增进其政治认同,提高其思想认识,坚定其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当前,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话题 | 高校思政课以党史文化坚定历史自信路径分析*

摘 要: 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治世良箴。坚定历史自信,离不开对党史文化的关注。高校思政课是弘扬党史文化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的有效路径。在以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新文科”时代,只有以学科融合的思维,在思政教

讲堂 | 文化反哺:家校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摘 要 目前,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关系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学校“理想生活”和家庭现实生活的差异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矛盾与冲突。运用人类学“文化反哺”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家

样本 | 德润童心 “章”显风采

2019年11月20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少工委颁布的《最新“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中提出,“以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为

样本 | 实施“1234”心育策略 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承载了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创新实施了“1234”心育策略,通过建立一个机制、完善双向“循环”、实

第一线 | 幸福完整成长教育的校本化实践

幸福完整成长教育将“幸福”“完整成长”“教育”三者合为一体,旨在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受,帮助学生在幸福中实现自身的完整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

第一线 | 新时代学校书信育人的空间建构及实践探寻*

书信育人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管理者,这体现在学生自我觉察、自我探究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反映在他们有勇气寻求帮助来解决内心困惑的能力上。教育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