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让每个学生“被看见” 著名学者鲍鹏山在其著作《好的教育》中指出,教育应回归本质,遵循古圣先贤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对教育与人类道德生命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孔子教《诗经》就是一堂示范课,启示我们好的教育就是“兴、观、群、怨”,即
本期话题 | “作业·评价一体化”研究 作业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如何让三者组成一个整体,相互促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不少教师对语文作业缺乏正确认知,把作业当成了纯粹的训练工具。对作业进行研究,探寻作业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有效途径,达
本期话题 | 促进学生学习的“作业·评价一体化”实践研究 【摘   要】作业设计与作业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业与评价要融入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考量。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优化作业评价标准、评价支架、评价样式和评价效果,根据学习内容、
本期话题 | “作业·评价一体化”助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难文浅教” 【摘   要】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统编教材增加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比重。一些文章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或表达方式成为教学中的“难文”。以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为例,从多元视角观
本期话题 | 练评助力 得言习法 【摘   要】小练笔是突破习作难点的好方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巩固和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学习作单元时,要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明确习作要点,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并搭建支架,让学生写的时候有法可依
本期话题 | 以“三阶作业单”为桥 铺设“写评”融通之路 【教材解读】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以“我的‘自画像’”为题,要求学生“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从教材呈现的内容看,习作板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创设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的情境,体现本次习
本期话题 | 作业助力习作课堂 评价促进学生表达 【教材解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表现人物特点。第
本期话题 | 以作业和评价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 【教材解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编排,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项内容。其中,“汉字真有趣”的学习要求为“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
备课之窗 | 例谈统编教材语文要素高效落地的要则 【摘   要】基于课堂调研获得的教学案例,就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地提出相关要则。具体而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并依据文本个性,对其加以细化,意在明确教学要点;要展开学习过程,并重视知识和能力的
备课之窗 | 三年级“词句段运用”整合教学策略例谈 【摘   要】教学统编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容易陷入单一化、孤立化等困境。为此,围绕“整合”策略,对“词句段运用”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关联单元主题、语文要素,适时创设任务情境,联结课堂
备课之窗 | 遵规律,展想象,感悟知音文化 【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课文共四句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写出
课堂新探 | 新课标背景下低幼衔接识字游戏的群组开发 【摘   要】游戏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识字,无疑尊重了他们的天性与成长的规律。基于此,教师可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开发多样化的游戏,形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
课堂新探 | 培养阅读敏感力的“前”阅读指导探究 【摘   要】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认知不全、阅读思辨不足、阅读监控缺失、阅读目的不清等问题。对此,教师可激活学生的“前”阅读意识,实施相关的“前”阅读策略,并对标“前”阅读进行评
课堂新探 | 基于知识建构的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 【摘   要】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常带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阅读一般都处于浅层,难以持续深入。而知识建构理论为阅读走向深度打开了一道门。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提出真实的问题,启动阅读;聚焦
课堂新探 | 让学生习得“带着问题默读”的阅读方法 【摘   要】“带着问题默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统整把握这一阅读方法:联结已有经验,确定学习起点;立足“交流平台”,把握学习方向;化问题为方法,铺设学习路径。同时,教师要优选策
课堂新探 | 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要素教学 【摘   要】“学习任务群”彰显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素养导向。结合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编排体例中“整体设计”“螺旋上升”“相互关联”的特点,可在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以
课堂新探 | 提炼大概念,设计任务群,实现高通路迁移 【摘   要】大概念是理解的锚点。借《漫画的启示》,尝试先自下而上,探寻大概念的提取路径,再自上而下,设计学习任务群。以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教师能精准定位教学要点,使学习任务具备驱动力和整
课堂新探 | 找准问题·明确定位·优化方法: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区别,存在“孤立教学,忽视教材编排意图;面面俱到,忽视独立阅读空间;模式固定,忽视阅读技巧提升”等问题。教师应正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从“
课堂新探 | 让学习真实发生:项目化习作的策略探索 【摘   要】将项目化学习运用于习作教学,既能发挥统编教材的编排优势,又能彰显习作的本质特点。教师可实施“解读教材,把握学情,厘清核心目标;创设情境,点亮生活,驱动写作实践;根据问题,搭建支架
课堂新探 | 想象类习作教学的突破与转向 【摘   要】统编教材非常重视想象类习作,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应充分立足学生本位,从“想象力如何生发”“想象类习作如何写”“想象类习作样式如何创新”三
课堂新探 | 借写作教学策略 破口语交际迷局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请你支持我”。根据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周子房博士提出的写作教学三大策略“情境策略”“支架策略”“同伴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课堂新探 |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摘   要】针对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为切入点,从“聚焦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明确目标内容,研制评价标准;落实进阶活动,实
评价研究 |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信》项目化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1.通过观察例文、填写格式、动笔书写等方法,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写一封信。2.通过搜集有关信的资料,了解不同信封、信纸、邮票、邮戳的意义。3.积极构思,动手实践,寄出一封完整的信。4.拓展了解
评价研究 | 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阅读分层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单元选编了两个广为人知且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并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意在做好课内外联结。从学
评价研究 | 六年级上册小说阅读专项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小说阅读专项作业设计应体现如下导向:一是发挥作业的诊断、反馈功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力求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本作业不设分值,配有“小贴士”,不仅引领学生的思路,还供教师在批改时分析、记
评价研究 | 研读课后习题,优化作业设计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助学系统。教师应基于教材,认真研读课后习题,着眼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作业。具体而言,可从“紧扣语文要素,增强梯度衔接”“
观点主张 | “咬文嚼字” 别样收获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强调内容的典范性。基于此,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咬文嚼字”,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力求文本语言更精细化、规范化。【关键
观点主张 | 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思考 【摘   要】从学生自幼接触文学作品的现实出发,认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厘清文学的“思想性”“真实性”和“典型性”,并提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相关教学策略:充分
教海拾贝 | 字里行间载深情 聚焦品读意更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吴冠中先生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就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之中。但学生离那个年代太远,难以感同身受,读完之后,并没有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才能让文本的细节在学生
教海拾贝 | 练笔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摘   要】练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实践发现,目前练笔存在内容偏少、支架缺失、评价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增加练笔次数,丰富练笔内容;搭建练笔支架,提高练笔质量;依托学生起点
教海拾贝 | 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单元习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