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6期

中学语文·上旬

中学语文·上旬2024年第6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办刊宗旨:倡导教学新的理念,引领教改新的潮流,传播教研新的成果。坚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编辑思想,展示名师、名校、名人风采,扶持教坛新秀,将最新的信息、最精的成果、最佳的设计展现给读者。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探索、名师风采、教海拾贝、单元教案、学习语言、阅读教学、课文探胜、争鸣园地、质疑问难、写作津梁、复习备考、高考回眸。

目录

名师频道 | “新写作教学”专栏开篇语

主持人荣维东教授亲爱的老师们,欢迎您踏入《中学语文》杂志的“新写作教学”探索之旅!在这里,我们将携手探寻写作教学的崭新理念、先锋实践与时代风采,共同面对技术进步、教育革新所带来的新契机与新考验。在新课

名师频道 | 高中思辨写作的课程论审视

【编者按 主持人:荣维东教授】思辨写作的学理依据、现实问题与解决之道当前,思辨写作已成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期特别策划了“思辨写作”专题,汇聚了三篇深度剖析该议

名师频道 | 批判性思维:思辨写作教学的纾困之策

摘 要 近年来,“思辨写作”从诸多命题中脱颖而出,凸显了高考作文聚焦思维素养与表达能力的价值取向,也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辨写作教学中,人们往往更愿意关注外部的体式特征

名师频道 | 循文入理 辩驳有力

摘 要 聚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单元的写作任务,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及其学习目标的关系,设定单元写作任务的学习目标。立足学情和现实语境,分析教学设计意图

名师频道 | 语文观课评教的学科史视角

摘 要 基于学科史视角的语文观课评教,并非一时的一课、一人的具体课堂教学的评议,而是以语文课例为分析对象,探讨语文学科教学在不同时期具有怎样的内容、特征以及背后的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课程学科、学习

课改 | “三步走”定位单元语文学科大概念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但一线教师限于自身的学理水平,在提取学科大概念时出现不少遗漏、重复或混乱的问题,导致相应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也缺少学科逻辑。

课改 | “学习任务”背后的期待与实施的优化策略

摘 要 学习任务型课堂期待学生成为学习任务的真正的责任主体,教师要退还课堂时空,让学生成为重构教与学关系的主动者,实现由“教本位”到“学本位”的真正转变;期待学习任务让学习的过程变成真正事件,用“做事

课改 | 融合AI与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路径探索

摘 要 在21世纪互联网和AI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探索互联网和AI技术如何重塑语文教学模式,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主要变化,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应对之策,包括更

课改 | 语文知识如何生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生成是众多语文教师感到烦扰和难解的课题。根据学理分析,设定一个研究假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应基于语文知识,为此,组织人员对《再别康桥》这篇课文开展观课、诊

教学 | “逻辑”课堂的另一种教法

摘 要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是比较难教的一个单元。语言表达必须遵循逻辑思维,这是基本规律。但在文学创作中,一些看似违反逻辑的表达,有时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李圣宇老师执教的

教学 | 视域融合:从“证明结论”走向“意义生成”

摘 要 文章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流程模式化和内容处理结论化的现状,从师生视域、师本视域、生本视域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尊重学生视域,倾听多元声音;聚焦核心议题,构建对话

教学 | 以思维进阶为旨归的样本教学实践策略

摘 要 王荣生曾提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教材选文类型,其中的“样本”是将教材篇目作为学生训练语言技能的模本,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小二黑结婚(节选)》为例,教师在样本教学中要

教学 | 借象明理 缘事析理

摘 要 新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出宏大叙事的特点,重视理性和思辨,适宜写议论文,但写作中如果只顾抽象化的说理、概念化的论述,就会导致文章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必须高度重视议论文的形象化表达,借象寓理,以意象照

教学 | 基于写作目的与支架的劝说文写作教学

摘 要:写作教学应当强化“写作目的”,变个人私语为目的性强的交际写作。以劝说文为例,为实现“劝说”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包括情境支架、知识支架、构思支架。尤其是知识支架方面,可以从跨界资源

教学 | 整本书专题阅读的选题、实践与指向

摘 要 张安群老师的《红楼梦》导读教例,对整本书专题阅读教学颇富启示:选题应基于学生阅读之惑,且聚焦篇性揭秘,并与学术前沿保持密切思想呼应。在教学设计与探究过程中,应注意课眼、课脉与课气的统一,使教材

教学 | 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的结构化学习任务设计

摘 要 依托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设计“多支架通读、多模态阅读、多角度讲读”释义层教学策略,“探技法品读、探建构赏读、探情感美读”解码层教学策略,“跨文本比读、跨学科评读、跨时空写读”评鉴层教学策略,架

教材 | 由《烛之武退秦师》窥见义利关系的三重真实

摘 要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这篇文章在记叙秦晋围郑以及烛之武巧舌如簧说退秦师的史实以外,在同一历史情境下,通过对秦穆公“说”、烛之武“许”和晋文公“不可”三处细节的刻画也暗含了不同人物

教材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统编语文教材使用理路探析

摘 要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以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具有整合性、结构化、语境化特征。文章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来看,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向单元统整、以学为主、层级进阶转变,

评价 | 立足真实表现 指向概念理解

摘 要 阅读《乡土中国》的一个中心目标是促成学生真正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相匹配的评价也应关注证明“概念理解”的真实表现。评价实施的首要前提是全面认识概念理解的三维结构:第一,辨析单个学术概念的内涵;第

拾贝 | 应从虚构看真实 须由梦境悟人生

摘 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通过“虚构”与“真实”这一组概念推动课堂,由表层的虚实之辨到深层的虚实之探,最终在虚实的相互补充、叠加中,体会诗歌情感的共振与强化。以此探索走进经典作品的教学路径,

拾贝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设立班级语文微信公众号为高中语文教学赋能是时代背景、阅读生态、课标理念、学生学情共同推动的应需之举。立足高中语文教学,以个体成长为经、核心素养为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

拾贝 | 备课应有之样态

“备课与上课,是一个老师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徐杰老师在《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里,徐杰老师用自己组织的18个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实录,展示了丰富多样且高品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