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国史分期与研究探析 【摘 要】重大理论创新推动国史分期问题的深入探讨,进而推进国史学科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史分期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对国史分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立足国史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出发,国史分期可以实行“三分法”:194...
革命史论 | 眼光向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工生活研究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女工在物质待遇、生理优待、文化娱乐等方面均有了崭新面相,这种“新”兼具物质与精神之新,中共的社会组织力也在与个体行为的互动中得以体现。女工的日常生活流变虽曲折但前途向好,反映中共战时社会治理的底层进路:注重保障...
革命史论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战士逃亡问题的认识及因应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基于革命现实的需要,中共军队的兵源结构发生变化,部队成分不纯问题日渐凸显,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兵员逃亡现象较为普遍。面对战士逃亡问题,中共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政策理念及工作机制。具体而言,中共主要采取灵...
建设史论 | 新中国初期杭州报业的接管与重构 【摘 要】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对报刊等舆论工具的建设与有效运用。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新政权在接管国民党报纸的基础上,迅速创建省委机关报,同时通过“登记”“淘汰”等手段整顿私营报纸,并根据建政需要创办了新型的工农报纸。中共用一年左右的时...
改革史论 | 1983—1987年县级党组织的整顿实践及其影响 【摘 要】改革开放起步之初,虽然中国共产党工作重点已开始转移,但“左”的错误思想在中共党内还未完全肃清,全面整党迫在眉睫。在实践中,统一的整党要求与不尽相同的地方实际形成张力。为加强本地区党组织建设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湘潭县在运用自上而下、...
粤港澳历史 | 磨合与摇摆:谌小岑与中共关系探微 【摘 要】谌小岑早年奉李大钊之命参与建立中共早期组织。然而,因其个人思想不坚定、信仰认知模糊和对中共开展革命方式的怀疑,他逐渐脱离革命。九一八事变后,谌小岑在人事变化与左翼人际网络的浸润下,对中共政治纲领、思想理论产生新认识,并受中共统一战...
习仲勋研究 | 革命年代习仲勋对群众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里,习仲勋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思考与探索。习仲勋艰苦的成长经历与对党群关系的深刻认识使得他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习仲勋认为要明确“人民勤务员”的身份,坚定“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
文献解读 | 《谢觉哉日记》出版时删节部分文本考察 【摘 要】《谢觉哉日记》是党史研究的重要资料,1984年出版时删节了部分内容,学术界对此有诸多猜测。笔者通过考察日记手稿原件,从手稿的保存及散佚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日记没有出版的原因、参加革命前日记减少原因等角度,对学术界的猜测作一正面的回应...
研究综述 | 改革开放以来的华南抗战史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华南抗战史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1999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之后,开始比较客观、全面地对待华南抗战历史,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正确评价抗战时期的中共广东党组织、华南抗日纵队及其主要领...